提起劉禪 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他是中國皇帝中耽於享樂的代表之一
只不過攤上有個好相父 才多混了幾年
到了老諸死了之後就亡國了
最後還無恥的做了亡國奴
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混帳話來
可是這真的就是事實嗎?
隱藏在事實後面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劉禪 劉備之子也
其父以仁德聞名天下
以白衣之身 打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
劉禪即使繼承了劉備的十分之一
也端不會混帳到如此地步的
既然不是基因的問題
那剩下的解釋就只有一個了
那就是劉禪根本就是在自暴自棄

至於劉禪為何會自暴自棄
這就要從一段失敗的婚姻說起

大家讀三國志蜀書時
多半關心的是諸葛亮傳或者關張馬黃趙
極少有人去看二主妃子傳的
而劉禪給逼瘋掉的原因
恰好就載於二主妃子傳中

三國志中的原文如下:「後主敬哀皇後,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陵元年,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後。十五年薨,葬南陵。後主張皇後,前後敬哀之妹也。建興十五年,入為貴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聯統承大業,君臨天下,奉郊廟社稷。今以貴人為皇後。」六月聯盟。

三國演義中的原文如下:「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後主即納之。」

大家這下知道劉禪的悲慘之處了吧
他竟然娶了張飛之女為妻
而且一娶就是兩個

張飛是當世英豪 容貌自然生的驚世駭俗
足可令嬰孩聞名止啼
而張飛之女的容貌如果不出意外
應該長得比較象父親
因為基因遺傳有這樣一個普遍規律
就是「女生像父,男生像母」
以遺傳幾率來算
張飛的女兒長得像母親的幾率是很小的
而兩個女兒同時都長得象母親的幾率就基本上接近於零了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情景 章陵元年
劉禪這個15歲的小屁孩
正憧憬著人生當中第一段美好的愛情的時候
家裡面終於如願以償的給他娶親了
立張飛的大女兒為太子妃
新婚之夜 當我們醉醺醺的小劉禪
以顫抖的雙手揭開新娘的蓋頭的時候
頓時時嚇傻了
竟然看見自己的三伯穿著新娘裝坐在床上
唯一不同的是似乎沒長鬍子
年紀似乎也比較年輕

劉禪懷疑自己是不是喝多了
自己人生的初戀應該是位神仙姐姐才對
怎麼會長得這個樣子呢?
一定是自己喝多了出現幻覺
都怪關興 張苞那幾個傻B灌我
還一個勁的說為了我好

於是 劉禪輕手輕腳的將蓋頭重新蓋了起來
然後去圓桌那兒喝了幾口醒酒茶
整理了一下自己頭上的新郎冠
末了還用自己的手往大腿上掐了一把
確定非常痛之後 才坐回床邊
鼓起勇氣 重新揭開了蓋頭

可憐劉禪不是魔術師
想變什麼就變什麼
蓋頭下依然是如花姐姐那張大臉
小劉禪這下慌了 酒也全醒了 轉身就想逃
可是卻被新娘抓住了胳膊 一把扔在了床上
(張小姐是誰呀!如果讓你小樣這樣閃脫了,傳出去豈不是壞了她爹的名頭)
在床的一角嗦嗦發抖
嘴裡想喊救命 卻驚嚇過度怎麼也發不出聲音來
反而因為張得過大 竟然脫臼了

還好新娘公鴨嗓子夠洪亮 迅速喚來了太醫
才沒經受更大的痛苦
最後還是被嘴裡塞雙臭襪子
心有不甘的被新娘凌虐了
從此落下了說話含混不清的病根

這樣的打擊對一個男人的身心打擊是巨大的
特別是對於一個情竇初開
渴望著人生幸福的小男人
輕則自暴自棄
重則自殘身體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但無疑劉禪是堅強的
畢竟他繼承了劉備那忍辱負重
審時度世的優良基因
這幫助他渡過了人生中的困難時刻
反而在由一個男人變為一個男孩的過程中
愈發成熟起來

身殘志不殘的劉禪既然失去了生活幸福的權利
就開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國家大事上來
雖然還是太子 但他開始發憤圖強
他立志要奪取天下

俗話說:「娶妻但求賢婦,只要能幫助自己降服六宮,輔助自己奪取天下,立她為妃又有何不可呢?」

劉禪常常以這樣的安慰麻醉自己
甚至開始樂於敷衍起張妃來了
可是他所不知道的是
人生的苦難 這才剛剛開始

看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都知道
張飛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他常常喜歡飲酒至大醉
又喜歡酒後鞭撾健兒
而張妃作為張飛的女兒
身上無疑也是潛伏這這些性格缺陷的
當然這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才會慢慢誘導出來

但是最糟糕的就是
在劉禪的身邊 這些客觀條件都存在

深宮的生活是寂寞的
時間顯得那樣的漫長
而心高氣傲的張妃是不肖於和其它的妃子一起
去做那些無聊的事的
於是打發時間的唯一途徑
就寄托在了身體單薄的劉禪身上
而劉?對她欲迎還拒的敷衍態度
無異令她的生活更加苦悶

當這些因素都湊到一起
並且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
量變演變成了質變
張妃身上那些潛伏的性格缺陷
開始逐漸的明顯起來
也許是一次不經意間的醉酒
也許是無意間打了下人一巴掌
張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於是,她也開始狂醉飲酒了
她也開始鞭撾健兒了
當這些特點全在一個女人身上出現的時候
後世我們通常簡稱為SM女王
開始時的對象肯定是一些太監 宮女 甚至是侍衛
(張妃出身格斗世家 擺平侍衛自然不是難事)
但當這些人得到教訓 開始刻意躲著張妃
而張妃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了時
劉禪真正的災難來臨了

當然 事情究竟嚴重到何種程度
後世已經無從稽考了
只知道後主時常背人而泣

世人都以為劉禪是遺傳到他父親愛哭的毛病
可劉禪在趙雲懷裡哭過嗎?
在劉備把他扔到地上哭過嗎?
在攔截孫夫人的時候哭過嗎?
可見 劉禪從小就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
為何偏偏娶妻之後變得愛哭了呢?
至於另一個猜測認為劉禪是因為大權旁落
嫉恨諸葛亮而哭
這就更是牽強附會了
劉禪是有點恨諸葛亮
但不是因為權利的問題
這點下面會提到的

實際上 劉禪之所以會背人而哭泣
原因我開始已經分析過了
其實是由他不幸的婚姻生活造成的
世人都認為劉禪當了皇帝
日子過得是多麼的風流快活
可當劉禪傷痕累累的倒在床上輾轉反徹
夜不能昧的時候
誰又真正理解他內心的痛苦呢?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是
事物是不斷變化的
虐待和被虐待也一樣
當劉禪開始恣意的享受被虐的快感
並渴望著虐待的快感的時候
他是真正墮落了 由一個有志青年蛻變成了一個怪胎
更可怕的是這個怪胎掌握著國家的無上權利的時候
人民開始遭殃了
這也是後世之人認為劉禪是一個
對宮女、太監非常殘忍的暴君的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了事實的真相
原來劉禪其實只是一個苦命人
我們不禁要問:誰才是整個悲劇的導演者?
誰才是那只卑鄙的幕後黑手?
其實答案是很明顯的

我們再來看三國演義的這一段話:「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

為什麼要把孔明和群臣分開寫呢
這其實充分說明了這個提案的主要提議人
就是劉禪那位可敬的相父
而其他的群臣一看諸葛亮提議了
為了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
紛紛附議 由此葬送了劉禪的一生性福

可是 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為何會在這種選妃的大事情上犯下如此大錯呢?
這就要從諸葛亮那獨特的審美觀說起了

諸葛亮實在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奇人
自小開始說話、做事都是特立獨行
每每與眾人相左

三國志上說 諸葛亮高興的時候好為《梁父吟》
《梁父吟》是個什麼東東呢?
它是古代的一首歌 非常憂傷
通常在葬禮上才唱的
而孔明卻喜歡在有好事發生的時候唱它
奇特之處可見一斑
只是樂唱哀歌這些小毛病也就罷了
更為嚴重的是
諸葛亮對女人的審美觀也與普通人有相當大的出入
這有些像紅綠色盲
具體來說就是普通人認為美的
諸葛亮卻覺得非常醜
而普通人認為醜的醜
他卻認為非常美
以至於都到了大齡青年的年齡了 還是獨身一人
成了臥龍村居委會那些大媽們的重點幫扶對象
經常被叫到居委會去進行單獨相親
可都被孔明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心中卻一直為何處可覓佳人而苦惱

所以 當我們的諸葛同志一見到黃月英的時候
立時大為驚艷
眼睛也直了 脖子也硬了
呼吸也不順暢了
嘴裡直呼:「辣他媽媽的,天底下還有這樣美貌的小娘子呀,這可真是勾了我的魂去了。」
當天晚上就屁顛屁顛的將黃小姐娶回了家中
以至於成了荊州地面上街頭巷尾的一個傳奇故事
眾人皆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事後 更有好事者向報社投稿
再加上書商的推波助瀾
一時間關於孔明娶妻的各種版本的書籍大行其道
什麼《我拿身體拯救你-我的月英》、
《帥蛤蟆和醜天鵝的愛情故事》、
《看孔明娶妻對人性美丑的探討》都賣的脫銷了
以至於書商都一版再版還是供不應求
最後 連文藝界都驚動了
於是在一位大導的拍板之下
一部超重量級的皮影戲誕生了《拯救醜女月英》
這部影片拍的非常成功 票房屢創新高
連漢獻帝看了都唏噓而淚下
提倡在全國掀起一場學習諸葛亮同志先進性事跡的活動
當大家都為諸葛亮娶妻而興奮不已的時候
唯獨諸葛亮不見了
呵呵 他是去摟著黃月英樂呵樂呵去了

由此可見 在劉禪娶親的問題上
諸葛亮只是好心辦了壞事罷了
出於對自己的義子劉禪的愛護
諸葛亮決心要給他找個天下最美的姑娘為妃
於是 每一位太子妃的候選人
都必須經過他的親眼甄別才能作准
並且規定以後選妃也要照此執行
當張飛的長女張X往諸葛亮面前一站時
老諸驚為天人 連骨頭都酥了
心中暗歎:「恨不相逢未娶時」
當即拍板 立張飛長女張X為太子妃

咳 可憐呀 小劉禪的一生性福
就這樣葬送在他可敬的相父手上了
這也是劉禪有點恨諸葛亮的原因

十五年後,當張皇後死去
劉禪長長出了一口氣
準備過一點有尊嚴的生活的時候
蔣婉這老小子又跳了出來
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
一定要將劉禪惡心到底
作主將張飛的小女兒又娶進了宮中 納為貴人
後來又立為了皇後
可憐的劉禪 剛才喘了口氣
以為自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結果又被老天玩了
恨不得自己死了倒好
沒辦法 繼續忍吧

又當了N多年洩欲工具之後
劉禪的身體和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當他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 完全絕望的時候
司馬昭聽說了他的遭遇
拍案而起 義憤填膺
派鄧艾來解救他來了
當他到了許都以後
司馬昭立刻送了他許多真正的美女伺候他
無怪乎他要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話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