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決勝千里外,運籌帷幄中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關於三國的故事
顯然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是十分熟悉的
小說家羅貫中在其作品《三國演義》裏
已經為大家講述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片段
其中像諸葛亮、關羽等人物更是膾炙人口
已經幾乎成為整個民間的神話人物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棒  中外野手  曹仁

球隊老闆曹操的堂兄弟
無論傳球還是腳程都是上上之選
從中外野爆氣傳回本壘助殺的絕技稱為「虎爆技」
堂弟曹純也學會這一招
常常兩個人互相輪替上場
在生涯結束前已經是首席教練
野球演義中常塑造他成績不突出
事實上他被三振都是配合總教練曹操的戰術
在樊城巨蛋的那場比賽
曹仁以投手身分上場 不滿三局被打爆
中繼投手于禁也救援不力
竟然在滿壘時對關羽敬遠

幸虧隊友徐晃救援順利
加上曹仁犧牲觸擊成功
最後打回龐德代跑的關鍵分
可惜龐德滑壘時扭傷腿 從此退出棒壇

第二棒  游擊手  于禁

山東(簡稱魯)泰山人
早年是黃巾隊的成員
常告誡隊友別趁五局中場休息、球迷上廁所時偷球迷的財物
一副道貌岸然的大師模樣
自己卻總在關鍵時候放出即將轉隊的假消息抬高身價
因此有「卑鄙魯師」的稱號

在轉檯多年又回鍋曹魏隊時
新的球團老闆曹丕下令在鄴城巨蛋周圍
掛上于禁敬遠保送關羽的畫像
于禁憤而退出球場 從此退隱
然而他傑出的助攻成績與戰術執行力卻是不容抹滅的

第三棒  二壘手  張遼

原本是董卓隊的當家第三棒
在第四棒呂布退出棒壇後
因為答應呂布要繼續打職棒幫他養家活口
打消一起歸隱的念頭
反倒在曹魏隊打出生涯的巔峰

曾經在八百人的啦啦隊加油之下
在孫吳隊的主場消遙津球場大敗孫吳隊
當著10萬人的啦啦隊羞辱主場球隊
自從在逍遙津球場以八分力打出滿貫砲後
威震東吳地區
原本啼哭不已的孩子一聽到張遼來了
都嚇得不敢再哭

生涯曾經遠征烏桓球場
是唯一在海外打出滿貫砲的本土選手
(投手:蹋頓單于)

第四棒  一壘手  許褚

原本是社區棒球隊隊長
因為與黃巾隊交手而與曹魏隊結識
當時社區棒球隊打輸
應該把兩頭牛(ㄔㄚˋ 很大咧)送給黃巾隊
牛卻使性子不走
是許褚硬拖著兩頭牛交到黃巾隊手上
而黃巾隊隊長嚇得不敢收下

平常呆頭呆腦
一踏上球場卻是最值得信賴的第四棒
對總教練曹操非常忠心
即使曹操下令要他用老二去接用剛速球卡加乘過的觸身球
他也會眉頭不皺一下地執行戰術
食量大而吃相恐怖 被稱為「虎吃」
曹操退出棒壇後
他傷心地大哭多天後也結束了職棒生涯

第五棒  左外野手  夏侯惇

擅長巧打 年輕時有人怒罵他的打擊教練
他用球棒把對方打到不能再上場
然後亡命天涯 直到堂哥曹操成立職棒隊
才帶著堂弟夏侯淵加入。
(怎麼那麼多堂兄弟,好像某陽家= =)

最被津津樂道的一戰
董卓隊先發投手曹性對夏侯惇投出頭部觸身球
把眼珠都打了出來,
夏侯惇連著球和眼珠一口吞了下去
還大叫:「父精母血,斯~勾以內歐巴將!」
防護員還沒上場
他已經以投手正面強襲球回敬曹性
打掉曹性一邊蛋蛋

之後有一陣子曹魏隊將主場設在許昌巨蛋
夏侯惇放下身段和主場球迷一起跳啦啦隊的舞蹈
傳頌一時

退休前曾任職首席教練

第六棒  右外野手  徐晃

原本也是社區棒球隊的成員
是滿寵說服他加入曹魏隊的
擅長用重得可以的大球棒
棒子頭之大游走在規章邊緣

徐晃曾經擊敗袁紹隊的強投文醜
也曾在荊州盃於比分拉開時再追加關羽一隻陽春砲

是曹魏隊固定的先發五人(張樂于張徐….樂進:「幹,林北明明是替補。」)

因為他的打擊率非常出色
曹操曾經稱呼他有周Alex-Rodrigue夫的影子

第七棒  DH  張郃

原本是袁紹隊主力
因為烏巢球場主場便當被偷
不爽打了而轉檯曹魏隊

張郃不僅有蠻力也有頭腦
街亭巨蛋的那場比賽
他看到前三球就知道蜀漢隊的總教練孔明沒來
而是全權交給先發投手馬謖配球

他便老實不客氣地幹了一發滿貫砲
導致馬謖第一場先發後便被解約

生涯最後一場比賽
在木門道球場被蜀漢隊替補球員楊儀的強襲球擊中右膝
結束球員生涯

第八棒  捕手  鄧艾

鄧艾雖然配球功夫高超
卻有口吃的毛病,常「艾、艾」艾來艾去

某次球團二代老闆兼先發投手曹丕問他:「你在那邊艾艾,到底是幾艾?」
鄧艾對曰:「I..I..Ian Kennedy,故是一艾。」
令人對他機智的反應敬佩不已

雖然身為捕手 腳程卻令人出乎意料

對蜀漢隊的最後一戰
他一個人在棉竹球場連盜3個壘包
連進本壘了主審都還沒發覺
讓蜀漢隊成為三國盃中第一支領便當的球隊

第九棒  三壘手  夏侯淵

在銅雀臺的九宮格投準比賽中
夏侯淵投出的球命中正中央的金剛圖形
正好在曹休、曹洪、文聘、張郃四個人投的球正中間
展露出準確的傳球能力

生涯中最懊悔的一件事是某次與蜀漢隊的比賽
夏侯淵帶女兒去加油
沒想到女兒竟然欣賞蜀漢隊第四棒張飛的英姿而私奔
不禁令他慨嘆人帥真好

定軍山球場一役
面對九局下莫名奇妙上場代打的老頭黃忠
夏侯淵邊問:「阿伯你是誰?」邊投出一記140km/hr的速球

竟被打成再見轟
後來才想起中國最強的球隊是公園阿伯隊,
他竟把那位老伯當成尋常的球員 犯下天大的錯誤

先發投手輪值

郭嘉  荀彧  荀攸  程昱  司馬懿


郭嘉無論是球速或配球都顯出曹魏隊王牌的氣勢
曾在官渡盃預言曹魏隊會10連勝 袁紹隊將10連敗
當初富邦運動彩尚未發行
不然遇到郭嘉早就倒閉了

郭嘉因為身體虛弱
早早就結束職棒生涯
在赤壁巨蛋的慘敗中
曹操曾說,「若郭嘉在,林北也不會被called game。」

荀彧非常不喜歡曹操老說自己是全中國第一強隊
尤其討厭自己做獎盃給自己領的作風
也因此常得罪老闆曹操

有一次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便當
荀彧打開後發現空無一物
隔天便自己提出要求成為自由球員
事後證實是便當店老闆粗心忘記放飯菜下去

司馬懿是曹魏隊少數能與蜀漢隊總教練孔明抗衡的球員
在祁山球場曾經連續六場和局
最後一場原本有機會取勝
孔明已經用球數過多即將退場
最後卻還是以一記滑球三振司馬懿
將比賽帶入連七場和局的結果

司馬懿自稱:「史賴達嚇走我左打。」
後來被傳成:「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實在是天大的誤會

中繼投手

劉曄

最被傳頌的是
在官渡盃對付袁紹隊時發明自動投球機

替補選手

一壘手  典韋

典韋早於許褚擔任曹魏隊的第四棒
某次張繡對球團小老闆曹昂投出觸身球

典韋第一個衝出去幹架
沒想到其他隊友 尤其是曹操
竟然全都專心看著張繡隊的啦啦隊隊長鄒氏跳大腿舞
都坐著沒有聲援。
導致典韋一個人被張繡、胡車兒、賈詡等等等全隊圍毆
最後不得不帶著滿身傷退出棒壇
後來才有球隊幹架坐在板凳上要罰錢的規定

那一役 曹昂也傷了十字韌帶
與典韋一起退出棒球界

之後舉行球衣退休儀式
曹操先讓典韋的背號退休
接著是跑起來連影子都看不到的球鞋退休
最後才輪到曹昂(曹昂:「幹,林北連鞋子都不如」)

游擊手  樂進

樂進容貌短小 撲壘、撲球的拼勁無人能比
兒子樂綝也踏入職棒界
卻被諸葛誕從背後一球K中,退出球界

樂進曾經與李典不和
卻在逍遙津球場盡釋前嫌
互相掩護上壘
才有後來張遼的滿貫砲

捕手  鍾會

鍾會還是少棒隊球員時
有次參加少棒的頒獎典禮
頒獎人問鍾會的哥哥鍾毓:「你流汗像潮吹一樣是怎樣?」
鍾毓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但見鍾會臉上無汗
便問:「那你為什麼不出汗?」
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總教練  曹操

最常說的一句話:「哈哈,如果在這個棒次排一個強打,那我就慘了。」
每次說完這句話
曹魏隊的投手都會被打全壘打

他年少時形跡放蕩
叔父夏侯德想要讓他到善化國小住校
練球之外順便改善放蕩的個性
常常跟他父親告狀
沒想到曹操在球場上假裝挨了一記觸身球
抱著胯下在地上滾來滾去
假裝曹家即將絕後
原本就被宦官收養的曹操父親曹嵩緊張地放下公事前來查看
卻看到曹操若無其事打出安打
從此就再也不相信曹德的告狀

曹操曾經讓擅於品評時人的許劭評論面相
許劭說:「壘上無人時你一定會出局;壘上有人時你一定會夯大隻的。」
對當時打棒球的人來說
這不能算很好的風評(第一棒,掰)
曹操聽完卻哈哈大笑。

曹操退出棒壇後
因怕人盜走他的退休球衣
竟在全國72個球場都舉行球衣退休儀式

退休了72個背號
害二代曹魏隊後來能選的背號相當有限

最後三國盃的比賽結果
是蜀國先領了便當
而曹魏隊經營不善把球隊賣給了司馬家
最後經典賽中孫吳隊又敗給了司馬隊
所以人說三國全歸司馬懿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棒  游擊手  呂蒙

常穿著以往少棒的球衣讓對手輕敵而矇混過關(白衣渡江)
每次擊出滾地球都假裝早已放棄
等對手好整以暇準備傳球時他又全力衝刺
每每嚇到對手發生失誤

當初在荊州盃比賽
就是用這一招讓關二哥輕敵
讓關二哥嚐到生涯第一敗

投手魯肅曾經告誡他不要光用本能打球
偶爾用用腦袋
他真的就請三天假
去台北市政府養工處跟前輩們討教

留下「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
但是我們衷心希望他千萬不要打放水球

第二棒  二壘手  韓當

從孫堅時代就出道、無役不與的老將
無論是世界盃錦標賽還是社區棒球賽都全力參加
名氣沒有其他棒次響亮
月薪也不高 卻是孫吳隊不可或缺的精神領袖

當初17鎮聯合錦標賽
袁術因為遲遲不發便當
與孫堅起了口角

他是第一個拿著球棒衝出休息區的

後來韓當被禁賽多場
導致大多數的人談起孫吳隊都會自動忽略他

第三棒  三壘手  周泰

不要命的超級球員
任何打往左外野或三壘方向的球
他都會努力嘗試飛撲
往往搞到自己全身是傷

球團老闆孫權在慶功宴時
摸著周泰身上的傷痕問這是哪一場球賽受的傷

每回答一道傷痕就吃一塊燒酒雞
竟然可以吃到酩酊大醉
可見他的傷痕累累、奮不顧身

第四棒  右外野手  太史慈

曾與第二代球團老闆孫策打過33局的延長賽
從此惺惺相惜

年少時曾經力戰北海黃巾隊
臂力超強、彈不虛發
沒人敢挑戰他外野長傳的臂力

有一次他在滿壘被三振
氣得從本壘把球丟到中外野記分板上
讓人印象深刻

第五棒  一壘手  孫策

脾氣很壞的巨砲
曾經連五打席全壘打
被稱為江東小霸王

其實是看他不順眼的球友不好意思直接罵:「贛(江西)!小霸王!」
只能偷偷用隱語調侃

都已經是職棒隊了
跟社區阿伯組成的球隊比賽仍然改不了壞脾氣

得罪阿伯隊後 被一個叫于吉的阿伯觸身球連發
最後受不了心理和肉體的煎熬而決定退休

老婆是啦啦隊隊長 也是超級名模

第六棒 捕手 程普

程德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戰將
某場比賽 孫策被投出觸身球的對方圍毆
程普挺著球棒大聲呼吼衝入球員的混戰

人長的帥又會配球 被棒壇一致推崇稱為程公

孫吳的地方電視台還製作一套關於棒球的青春愛情偶像劇
就叫做「我一定要程公」
收視率遙遙領先同性質的「愛情沒有好球,4個壞球。」

第七棒 左外野手 黃蓋

從孫堅還是少棒隊隊長時就一同作戰的隊友
在赤壁巨蛋一役
他與總教練周瑜假裝不合
被全隊以球棒圍毆
讓曹魏隊以為他無力打球
最後卻稱職扮演第一棒角色突襲上壘

然而在上壘後卻被隊友的平飛球直接命中身體
造成冤枉的出局數
(苦肉計雖成功,卻被流矢射傷)

幸虧這個上壘已經讓誓言投出完全比賽的曹操崩潰

第八棒 中外野手 甘寧

不是從正統三級棒球出身
而是在社區棒球隊靠賭球起家
總是穿著鮮豔的球衣出場(錦帆賊)

雖然熱心指導後進怎麼打球
卻嚴禁別人稱呼他「老師」
曾經因為滑壘不當讓東吳隊凌操受傷退出棒壇
與凌統結下心結
凌統曾說:「如果林北棒次在甘寧前面,他就別指望有打點!」

第九棒 DH  陸遜

在總教練周瑜退休後 陸遜便接替他的位置
當初由於他娶了孫家的公主
大家都認為這位駙馬是憑裙帶關係沒有真才實學
他老婆孫氏也曾經在球場發飆:「一想到曹操我就恨死他了啦!」
陸遜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役
是在夷陵盃以先發九人擊退蜀漢隊鑽石打線的一戰
在比賽剛開始 陸遜便利用外野看台施放勝利煙火
使得蜀漢隊心浮氣躁
蜀漢隊洋將沙摩柯、馬良、張南、馮習、傅彤都被3好球三振
黃權賽後被挖角
這場揚名立萬的一役奠定了陸遜的地位

第一任總教練 周瑜

多次與蜀漢隊交手時發生一分差輸球的比賽結果,
氣到大叫:「孔明那麼行不會去打MLB嗎!?」

赤壁巨蛋一役前夕

他擺明要刁難孔明:「明哥,江東很多三級棒球隊沒有球可以用,能不能麻煩你生10萬顆球出來?」

孔明就把卸任元首的照片貼在草人上拿到球場
沒想到隔天草人身上竟然就收集滿滿的10萬多顆球
只是在球之外還有口水等汙穢物

註:他老婆也是身材曼妙的啦啦隊

先發投手輪值

諸葛瑾  魯肅  張昭  張紘  朱桓

魯肅在棒球野史裡給人一種吃裡扒外、懦弱的感覺
然而不如說他是為了大局著想而不想得罪蜀漢隊
事實上 魯肅曾經自己一個人拿著球棒到蜀漢隊找關羽理論「為什麼荊州盃冠軍獎品的便當被蜀漢隊暗槓!」
表現出難得的勇氣與風範

如同蜀漢隊的黃忠、曹魏隊的程昱

孫吳隊的張昭與張紘也是陣中年長卻不可或缺的強投

孫策在退休前夕 曾經告誡陣中所有投手:「內角球不會投就問張昭,外角球不會投就問周瑜。」
留下一段佳話

替補陣容

中繼投手 馬忠

沒沒無名的替補 聽說與番邦過從甚密
麥城球場的那場比賽
他以蠻夷語大叫:「叫你總仔出來啪!」
接著三振關羽而聲名大噪 獲得了「西班牙忠」的封號
在關羽退休後還幹走了他那雙印有紅色兔子的球鞋和專屬球棒
後來球棒又被關羽兒子關興搶了回去

一壘手 潘璋

沒沒無名的替補
因為在荊州杯幹了關羽一支滿貫砲
打敗了不敗的武聖關羽
從此被稱為「無敵Ya軍璋」

球團老闆  孫權

曾經想過要把職棒市場發展到海外
請衛溫、諸葛直到台灣挖角
沒想到人沒挖到
自己帶過去的球員拉肚子拉掛一堆
氣得解約這兩個傢伙。

雖然球隊球迷不多
卻拿到三國盃冠軍
不過參加棒球經典賽還是不敵司馬隊
常常被人家拿來與德川家康比較

曹操也說:「經營球隊,就要像孫仲謀這樣,劉表那一隊的根本都是偽洋將。」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棒  游擊手兼球團老闆    劉備

手長過膝
在打擊區趴下已經幾乎摸到一壘
加上飛快的腳程
曾經讓拿著球準備觸殺的曹操
從一壘追到本壘還摸不到劉大哥的衣角
稱職的第一棒人選

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年少時開發的草織棒球鞋
因為耐得了崎嶇場地的折磨,
當時被稱為「耐崎」鞋品
令人驚異的是
今天耐吉公司的總裁英文發音竟然與「劉玄德」相當接近!

第二棒  二壘手  王平

沒有令人驚訝的打擊成績
卻是球隊不可或缺的精神領袖,
在某一場位於街亭巨蛋的比賽中
先發投手馬謖投不滿一局就被魏國隊張郃幹了一支滿貫砲
總教練孔明當場把機票給馬謖
要他回家吃自己
全隊也無心戀戰 幾乎要被100比0提前KO
是王平靠著耐心選球把壘上的隊友擠回來才破蛋的

第三棒  右外野手  趙雲

驚人的打擊表現
在生涯中未曾被三振過
魏國隊為了表示對他的禮遇
曾經在長阪坡球場下令不准投變化球
要成全他完美的打擊率
可惜子龍不領情
還是沒投身到曹操總教練的麾下

該場比賽中
魏國隊的替補球員淳于導擊出界外飛球
眼看著就要在界外區擊中蜀漢隊老闆的愛子劉禪的小腦袋瓜子

是趙子龍爬上看台
冒著腳抽筋的危險幫劉禪擋下這球
劉備氣得把劉禪從三樓看台丟進球場內
大叫:「為了這傢伙差點害我的第三棒進15天傷兵名單!」

第四棒  三壘手  張飛

因為猛烈的長程炮火
被人傳聞不用腦袋打球
只會幹大隻的

事實上 他曾經偷點出內野安打
讓魏國隊三壘手張郃發生失誤
是兼具砲火和腦袋的球員
可惜在關羽退休後
缺少稱職第五棒保護的他有點自暴自棄
還對球童大呼小叫
在夷陵盃總冠軍賽前夕
球衣被球童范疆、張達偷走

隔天的比賽他只能坐在觀眾席
眼睜睜看著吳國隊先發投手陸遜連續三振
劉備、馬良、洋將沙摩柯、替補球員馮習等

第五棒  中外野手  關羽

在曹操送給他一雙畫著紅色兔子logo的鞋子後
關羽的守備範圍大大增廣
加上天生的紅臉不容易反光
創下守備率0.999的金手套紀錄
可惜在麥城球場嗆替補球員劉封和孟達
導致劉封和孟達成為自殺棒、故意不上壘
即使關二哥棒子再大隻也只能打出陽春彈

加上吳國隊呂蒙穿上白色的少棒隊球衣
使關二哥輕敵
連趙累、周倉、關平都被連續三振
生涯少見的一敗竟成為關二哥退出球場的關鍵

後來還導致張飛不能參加夷陵盃
劉備也在夷陵盃結束後退休

第六棒  左外野手  馬超

馬超的父親馬騰原本也是一位棒球好手

因為和漢獻帝等不相信曹操隊會連勝
在富邦運動彩下曹操隊輸7+
被曹操發現後
動員球場上的人脈封鎖馬騰和全家大小
使他們不能再打棒球
只有馬超和馬岱利用「轉檯球員回饋金方案」重回球場

也因此他掌握每一次機會
打出漂亮的成績
被人稱道的事蹟是有一次和曹操隊許褚纏鬥到80局還不分勝負
兩人球衣濕了又換、換了又濕 最後脫光光
要不是主審撐不下去宣佈比賽結束 大概打到現在還在打

第七棒  一壘手  黃忠

比巨怪強森還耐命的老頭
創下60歲還在球場上馳騁的驚人紀錄
總是能自在地把球打穿對方防守的空隙
當初他還在長沙隊時 和蜀漢隊的友誼賽
黃忠連續把球打向關羽的防守區域而被老闆韓玄懷疑打假球
後來和隊友魏延一起投靠蜀漢隊

曾經在60歲高齡還從曹操隊夏侯淵手中打出再見全壘打
在一篇稱為出師表、其實是蜀漢總教練諸葛亮的檢討文中
還一再提及這段往事,

「舉兵北征,夏侯soso。」

可見有多麼的不容易


第八棒  DH指定打擊  魏延

只能說他沒有愛
總教練孔明一直認為魏延當初簽約金那麼低
他一定會找機會打假球

事實上魏延在加入蜀漢隊後屢次轟出關鍵炮火
卻遭到替補球員楊儀妒忌
最後楊儀和馬岱一起在魏延擔任先發投手的比賽中失誤
讓魏延吞下0責失敗投

有一次孔明打算用10萬美金簽下一門叫做子武骨的重炮

魏延認為只要加他薪水5000
他也可以打出重砲的價值

孔明卻以「儉樸打球」的理由拒絕魏延
直到現在 三國版還一再討論
如果當初多加魏延5000新水
也許蜀漢隊能奪得總冠軍呢!

第九棒  捕手  徐庶

當初蜀漢隊陣容尚未具雛形時
魏國隊先發投手曹仁帶領于禁、李典等挑戰蜀漢隊
以當時蜀漢隊縻芳、傅士仁等的爛陣容
簡直是叫少棒去打MLB

幸虧化名為單福的徐庶出馬
以身為捕手的直覺和經驗一再破解曹仁的球路
最後才獲得該場勝利
可惜曹操以徐庶老母相逼而挖角
迫於無奈的徐庶留下:「終身都不為魏國隊貢獻戰術!」的名言
並且推薦社區棒球隊的教練孔明
從此才建立起蜀漢隊的陣容
後來在赤壁巨蛋
也多虧了徐庶支持龐統的直球連發策略
才使得魏國隊上當被連續擊出全壘打

先發投手輪值:

龐統  馬良  蔣琬  費禕  嚴顏

鳳雛龐統是與臥龍孔明齊名的天才投手
在孔明轉任總教練後
龐統代替孔明參加益州盃的比賽
老闆劉備出於關心
將自己使用多年的護具相贈
沒想到護具年久失修竟然被張任一顆投手前的強襲球打穿護具
提前結束了龐統的棒球生涯

嚴顏是在益州盃中挖角的好手
在益州盃結束後
張飛勸他不如加入蜀漢隊
他正氣凜然回答:「頂多被你們完封,沒有提前call game!」
張飛感動落淚 嚴顏也大受感動加入蜀漢隊

總教練兼Closer  諸葛亮


少棒隊時 曾經有人問他的目標

他對隊友說:「崔州平,你大概可以打到像兄弟隊黃金戰士的等級;石廣元,你大概是La New黃Ez的水準;孟公威,你如果當投手大概是天天進那種型的。」

別人問他 他笑而不答
然而常常以賽揚、葛拉文等自居

在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中
他漂亮地以滑球騙到了司馬懿
讓司馬懿留下:「Slider嚇走我左打。」的經典名句
接著光榮引退

不過他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
就是事必躬親、不懂分配人才
常常剛投完球下來又上場代打
最後被魏延踩到腳而結束了傳奇的棒球生涯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羽的過失 在戰術上也有失誤
至於在對於孫權方面的警覺性夠不夠?
這是見仁見智

關羽還有另一個敗因
就是沒有善待為他留守後方的傅士仁和麋芳
糧草供應不及時還放話:「還當治之」
令二人心生恐懼
當時關羽已將大部分軍隊調往前線
只有留下警備隊維護治安
呂蒙偷襲時 若兩人能堅守
或許可以多撐幾日
而且 堅守可以激勵前方部隊
勝負還未可知

關羽缺乏政治頭腦
還不如那位不成材的袁尚
袁尚在出兵攻打他老兄時
任命最信任的審配留守鄴城
審配也盡全力死守
曹操捉住這個大好機會攻打袁尚的老巢
由於精兵皆已調走
曹操迅速拿下鄴城附近的衛星城市
鄴城成為一座孤城 只能冀望袁尚早日回軍

袁尚回去救老家 曹軍的幾位將領都感到害怕
因為「歸師」的戰鬥力十強大
士卒的家人都在城中 在外遊子皆願拼死一戰
可惜袁尚不知利用此軍心士氣 竟然走小路
想為自己失敗後留條退路
就算逃 可以逃到哪裡?
最後還不是被收拾

話說回來
如果關羽的後方一失守 士氣立刻瓦解
從前方回師只退到臨沮 尚未交戰
只勝十幾人 最後連命都沒了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關羽斬 顏良文醜
奇怪…關羽這種應該是指揮官
應該是坐陣在中間指揮
怎麼會自己衝到前線?
古代所有的勇猛將軍
關羽要守整個荊州
照裡說 可是說是某個州的國防部長加總指揮
包括州的內政 補給線 調度
為何做戰的時候 文章會說關羽多勇猛?
這些將軍在遊戲中 武力值很高
但是 以真正的狀況
一名大將有必要到前線 上馬作戰嗎?
國防部長需要到前線上馬殺敵?
也太危險了吧…死了怎麼辦?


大部分指揮官都要從低階的軍官
立了戰功以後 再慢慢升上去

立戰功有兩種類型
大多會在他們傳記的開頭提到他們是怎麼起家的

一靠武勇
如呂布、孫堅、公孫瓚、甚至連劉備也是

二靠謀略
如曹操、董卓

其中某些人就算當了大將還是習慣用老方法
特別是呂布
他即使身為萬軍之將以後還是經常帶著親信一起衝入敵陣

至於關羽
在他身為大將以後
沒看過他再有親自衝鋒的記載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兄玄德 弟益德 德兄德弟
師臥龍 有子龍 龍師龍友
 《關羽》

守二川 排八陣 七擒六出
五丈原點四十九盞明燈
只為一身酬三顧
收西川 鎮南蠻 東和北拒
中軍帳卜金木土象爻卦
偏能水裡用火攻
 《諸葛亮》

赤面秉赤心 騎赤兔追風 馳驅處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 仗青龍偃月 隱微處不愧青天
 《關羽》

未劈曹顱千古恨
曾醫關臂一軍惊
 《華佗》

當蜀吳魏之交 擾攘一時能擇主
附劉關張之後 偏裨千古竟傳名
 《周倉》

顧曲有閒情 不礙破曹真事業
飲醇原雅量 偏嫌生亮並英雄
 《周瑜》

伊呂允堪儔 若定指揮 豈僅三分興霸業
魏吳偏並峙 永懷匡復 猶余兩表見臣心
 《諸葛亮》

生蒲州 佐豫州 坐鎮荊州 赤手創千古事業
兄玄德 弟益德 不從孟德 丹心振萬古綱常
 《關羽》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唸書無聊的時候
就出了一些題目
通通都是跟三國演義有關的
就讓我灌水賺幣吧
一共分四個等級
由易至難
因為是跟三國演義有關
所以不要用正史的答案唷
更不要用火鳳燎原...龍狼傳等漫畫的內容來回答

【超簡單小朋友級】

1.劉備、關羽、張飛在何種庭園中結義? (B)
  (A)松園    (B)桃園    (C)桂園    (D)梅園

2.黃巾頭目是? (A)
  (A)張角    (B)董卓    (C)何進    (D)張讓

3.公孫瓚的綽號是? (A)
  (A)白馬將軍    (B)黑馬將軍    (C)棕馬將軍
  (D)飛馬將軍

4.吳國太是孫堅的? (A)
  (A)夫人    (B)母親    (C)姊姊    (D)妹妹

5.袁術,字為何? (C)
  (A)本初    (B)伯符    (C)公路    (D)文遠

6.阿瞞是誰的小名? (D)
  (A)袁紹    (B)劉備    (C)司馬懿    (D)曹操

7.關羽對於誰與他並列五虎大將感到不滿? (D)
  (A)張飛    (B)趙雲    (C)黃忠    (D)馬超

8.「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是誰臨終之前的遺言?
 (B)
  (A)孫堅    (B)孫策    (C)孫權    (D)吳夫人

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誰的詩句? (D)
  (A)諸葛亮    (B)劉備    (C)關羽    (D)杜甫


10.魏延死時,官位是? (A)
  (A)征西大將軍    (B)大柱國上將軍    (C)捲簾大將軍
 (D)征夷大將軍

【稍稍進階,專心看就會的等級】

1.曹丕在曹操死後,繼承他的何種官位? (B)
  (A)魏帝    (B)魏王    (C)魏公    (D)漢丞相

2.袁紹的兒子當中,誰對自己的武功很有自信? (C)
  (A)袁譚    (B)袁熙    (C)袁尚    (D)袁方

3.關羽水淹七軍時,龐德被誰活捉? (C)
  (A)關羽    (B)關平    (C)周倉    (D)廖化

4.魏帝曹芳是被誰廢黜的? (B)
  (A)司馬懿    (B)司馬師    (C)司馬昭    (D)司馬炎

5.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哭說若誰還在,就不會戰敗了? (B)
  (A)荀彧    (B)郭嘉    (C)賈詡    (D)程昱

6.呂布在袁紹手下期間,曾擊破誰? (A)
  (A)張燕    (B)張繡    (C)張邈    (D)張超

7.誰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B)
  (A)司馬徽    (B)許劭    (C)喬玄    (D)陳琳

8.武侯是指? (D)
  (A)呂布    (B)許褚    (C)關羽    (D)諸葛亮

9.誰是祝融夫人的弟弟? (A)
  (A)帶來洞主    (B)木鹿大王    (C)朵思大王
  (D)兀突骨

10.諸葛誕起兵反魏時,殺哪位名將後代? (B)
   (A)張虎    (B)樂琳    (C)夏侯威    (D)龐會

【再更一階,等級其實和剛剛差不多】

1.「錦帆賊」是指? (A)
  (A)甘寧    (B)周倉    (C)張梁    (D)張虎

2.曹操曾將哪兩位比喻成張良、樊噲? (D)
  (A)郭嘉、典韋    (B)程昱、徐晃    (C)劉曄、夏侯淵
 (D)荀彧、許褚

3.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當中不包含誰? (B)

  (A)王植    (B)蔡陽    (C)孟坦    (D)韓福

4.劉備曾跟魯肅講過,如不如意,要去投靠誰? (B)
  (A)九江太守邊讓    (B)蒼梧太守吳巨    (C)南海太守士燮
  (D)零陵太守劉度

5.袁術稱帝後,拜誰為大將軍? (B)
  (A)紀靈    (B)張勳    (C)劉勳    (D)李豐

6.董襲是? (C)
  (A)病死的    (B)累死的    (C)淹死的    (D)餓死的

7.曹爽遭到司馬懿政變之前
 誰曾勸諫曹爽留點兵力在京城已防事變?
 (A)
  (A)曹羲    (B)曹訓    (C)曹真    (D)曹宇

8.吳將當中,哪位未在夷陵之戰中戰死? (B)
  (A)甘寧    (B)朱然    (C)孫桓    (D)潘璋

9.誰為了激呂布反董卓 說了
 「將軍姓呂,卓自姓董,何謂父子!」?
 (B)
 (A)漢獻帝    (B)王允    (C)貂蟬    (D)李肅

10.晉滅吳之戰役中,哪位晉將率先攻入建業? (A)
   (A)王濬    (B)杜預    (C)羊祜    (D)胡奮

【第四級】

1.在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誰
 「嫺熟軍事,先帝稱之曰能」?
 (B)
  (A)呂義    (B)向寵    (C)吳班    (D)郭攸之

2.烏丸王蹋頓為誰所斬? (A)
  (A)張遼    (B)許褚    (C)樂進    (D)徐晃

3.吳的最後一任丞相是? (C)
  (A)濮陽興    (B)諸葛靚    (C)張悌    (D)沈瑩

4.周瑜打黃蓋時,誰因為幫黃蓋求情而遭亂棒逐出? (D)
  (A)甘寧    (B)徐盛    (C)太史慈    (D)周泰

5.張飛於長阪橋大喝時,誰因為驚嚇過度掉下馬來? (A)
  (A)夏侯傑    (B)夏侯德   (C)夏侯尚    (D)夏侯存

6.司馬炎篡魏時,誰大哭曰
 「吾終生為魏臣,不事晉也!」這句話?
 (D)
  (A)司馬望    (B)司馬攸    (B)司馬朗    (D)司馬孚

7.鍾會攻打陽平關時,以「地未整平」為理由斬了哪位先鋒? (A)
  (A)許儀    (B)田續    (C)胡烈    (D)諸葛緒

8.誰曾經跟賈充說過:「我跟曹操比如何?」 (D)
  (A)司馬懿    (B)司馬師    (C)司馬昭    (D)司馬炎

9.關羽想和馬超一分高下 諸葛亮為了安慰關羽
 拿馬超和一些人相比 當中不包括?
 (B)
  (A)張飛    (B)韓信    (C)英布    (D)彭越

10.曹操說過馬超的勇猛不輸給誰? (A)
   (A)呂布   (B)趙雲   (C)項羽   (D)典韋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劉禪 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他是中國皇帝中耽於享樂的代表之一
只不過攤上有個好相父 才多混了幾年
到了老諸死了之後就亡國了
最後還無恥的做了亡國奴
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混帳話來
可是這真的就是事實嗎?
隱藏在事實後面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劉禪 劉備之子也
其父以仁德聞名天下
以白衣之身 打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
劉禪即使繼承了劉備的十分之一
也端不會混帳到如此地步的
既然不是基因的問題
那剩下的解釋就只有一個了
那就是劉禪根本就是在自暴自棄

至於劉禪為何會自暴自棄
這就要從一段失敗的婚姻說起

大家讀三國志蜀書時
多半關心的是諸葛亮傳或者關張馬黃趙
極少有人去看二主妃子傳的
而劉禪給逼瘋掉的原因
恰好就載於二主妃子傳中

三國志中的原文如下:「後主敬哀皇後,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陵元年,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後。十五年薨,葬南陵。後主張皇後,前後敬哀之妹也。建興十五年,入為貴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聯統承大業,君臨天下,奉郊廟社稷。今以貴人為皇後。」六月聯盟。

三國演義中的原文如下:「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後主即納之。」

大家這下知道劉禪的悲慘之處了吧
他竟然娶了張飛之女為妻
而且一娶就是兩個

張飛是當世英豪 容貌自然生的驚世駭俗
足可令嬰孩聞名止啼
而張飛之女的容貌如果不出意外
應該長得比較象父親
因為基因遺傳有這樣一個普遍規律
就是「女生像父,男生像母」
以遺傳幾率來算
張飛的女兒長得像母親的幾率是很小的
而兩個女兒同時都長得象母親的幾率就基本上接近於零了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情景 章陵元年
劉禪這個15歲的小屁孩
正憧憬著人生當中第一段美好的愛情的時候
家裡面終於如願以償的給他娶親了
立張飛的大女兒為太子妃
新婚之夜 當我們醉醺醺的小劉禪
以顫抖的雙手揭開新娘的蓋頭的時候
頓時時嚇傻了
竟然看見自己的三伯穿著新娘裝坐在床上
唯一不同的是似乎沒長鬍子
年紀似乎也比較年輕

劉禪懷疑自己是不是喝多了
自己人生的初戀應該是位神仙姐姐才對
怎麼會長得這個樣子呢?
一定是自己喝多了出現幻覺
都怪關興 張苞那幾個傻B灌我
還一個勁的說為了我好

於是 劉禪輕手輕腳的將蓋頭重新蓋了起來
然後去圓桌那兒喝了幾口醒酒茶
整理了一下自己頭上的新郎冠
末了還用自己的手往大腿上掐了一把
確定非常痛之後 才坐回床邊
鼓起勇氣 重新揭開了蓋頭

可憐劉禪不是魔術師
想變什麼就變什麼
蓋頭下依然是如花姐姐那張大臉
小劉禪這下慌了 酒也全醒了 轉身就想逃
可是卻被新娘抓住了胳膊 一把扔在了床上
(張小姐是誰呀!如果讓你小樣這樣閃脫了,傳出去豈不是壞了她爹的名頭)
在床的一角嗦嗦發抖
嘴裡想喊救命 卻驚嚇過度怎麼也發不出聲音來
反而因為張得過大 竟然脫臼了

還好新娘公鴨嗓子夠洪亮 迅速喚來了太醫
才沒經受更大的痛苦
最後還是被嘴裡塞雙臭襪子
心有不甘的被新娘凌虐了
從此落下了說話含混不清的病根

這樣的打擊對一個男人的身心打擊是巨大的
特別是對於一個情竇初開
渴望著人生幸福的小男人
輕則自暴自棄
重則自殘身體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但無疑劉禪是堅強的
畢竟他繼承了劉備那忍辱負重
審時度世的優良基因
這幫助他渡過了人生中的困難時刻
反而在由一個男人變為一個男孩的過程中
愈發成熟起來

身殘志不殘的劉禪既然失去了生活幸福的權利
就開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國家大事上來
雖然還是太子 但他開始發憤圖強
他立志要奪取天下

俗話說:「娶妻但求賢婦,只要能幫助自己降服六宮,輔助自己奪取天下,立她為妃又有何不可呢?」

劉禪常常以這樣的安慰麻醉自己
甚至開始樂於敷衍起張妃來了
可是他所不知道的是
人生的苦難 這才剛剛開始

看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都知道
張飛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他常常喜歡飲酒至大醉
又喜歡酒後鞭撾健兒
而張妃作為張飛的女兒
身上無疑也是潛伏這這些性格缺陷的
當然這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才會慢慢誘導出來

但是最糟糕的就是
在劉禪的身邊 這些客觀條件都存在

深宮的生活是寂寞的
時間顯得那樣的漫長
而心高氣傲的張妃是不肖於和其它的妃子一起
去做那些無聊的事的
於是打發時間的唯一途徑
就寄托在了身體單薄的劉禪身上
而劉?對她欲迎還拒的敷衍態度
無異令她的生活更加苦悶

當這些因素都湊到一起
並且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
量變演變成了質變
張妃身上那些潛伏的性格缺陷
開始逐漸的明顯起來
也許是一次不經意間的醉酒
也許是無意間打了下人一巴掌
張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於是,她也開始狂醉飲酒了
她也開始鞭撾健兒了
當這些特點全在一個女人身上出現的時候
後世我們通常簡稱為SM女王
開始時的對象肯定是一些太監 宮女 甚至是侍衛
(張妃出身格斗世家 擺平侍衛自然不是難事)
但當這些人得到教訓 開始刻意躲著張妃
而張妃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了時
劉禪真正的災難來臨了

當然 事情究竟嚴重到何種程度
後世已經無從稽考了
只知道後主時常背人而泣

世人都以為劉禪是遺傳到他父親愛哭的毛病
可劉禪在趙雲懷裡哭過嗎?
在劉備把他扔到地上哭過嗎?
在攔截孫夫人的時候哭過嗎?
可見 劉禪從小就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
為何偏偏娶妻之後變得愛哭了呢?
至於另一個猜測認為劉禪是因為大權旁落
嫉恨諸葛亮而哭
這就更是牽強附會了
劉禪是有點恨諸葛亮
但不是因為權利的問題
這點下面會提到的

實際上 劉禪之所以會背人而哭泣
原因我開始已經分析過了
其實是由他不幸的婚姻生活造成的
世人都認為劉禪當了皇帝
日子過得是多麼的風流快活
可當劉禪傷痕累累的倒在床上輾轉反徹
夜不能昧的時候
誰又真正理解他內心的痛苦呢?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是
事物是不斷變化的
虐待和被虐待也一樣
當劉禪開始恣意的享受被虐的快感
並渴望著虐待的快感的時候
他是真正墮落了 由一個有志青年蛻變成了一個怪胎
更可怕的是這個怪胎掌握著國家的無上權利的時候
人民開始遭殃了
這也是後世之人認為劉禪是一個
對宮女、太監非常殘忍的暴君的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了事實的真相
原來劉禪其實只是一個苦命人
我們不禁要問:誰才是整個悲劇的導演者?
誰才是那只卑鄙的幕後黑手?
其實答案是很明顯的

我們再來看三國演義的這一段話:「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

為什麼要把孔明和群臣分開寫呢
這其實充分說明了這個提案的主要提議人
就是劉禪那位可敬的相父
而其他的群臣一看諸葛亮提議了
為了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
紛紛附議 由此葬送了劉禪的一生性福

可是 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為何會在這種選妃的大事情上犯下如此大錯呢?
這就要從諸葛亮那獨特的審美觀說起了

諸葛亮實在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奇人
自小開始說話、做事都是特立獨行
每每與眾人相左

三國志上說 諸葛亮高興的時候好為《梁父吟》
《梁父吟》是個什麼東東呢?
它是古代的一首歌 非常憂傷
通常在葬禮上才唱的
而孔明卻喜歡在有好事發生的時候唱它
奇特之處可見一斑
只是樂唱哀歌這些小毛病也就罷了
更為嚴重的是
諸葛亮對女人的審美觀也與普通人有相當大的出入
這有些像紅綠色盲
具體來說就是普通人認為美的
諸葛亮卻覺得非常醜
而普通人認為醜的醜
他卻認為非常美
以至於都到了大齡青年的年齡了 還是獨身一人
成了臥龍村居委會那些大媽們的重點幫扶對象
經常被叫到居委會去進行單獨相親
可都被孔明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心中卻一直為何處可覓佳人而苦惱

所以 當我們的諸葛同志一見到黃月英的時候
立時大為驚艷
眼睛也直了 脖子也硬了
呼吸也不順暢了
嘴裡直呼:「辣他媽媽的,天底下還有這樣美貌的小娘子呀,這可真是勾了我的魂去了。」
當天晚上就屁顛屁顛的將黃小姐娶回了家中
以至於成了荊州地面上街頭巷尾的一個傳奇故事
眾人皆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事後 更有好事者向報社投稿
再加上書商的推波助瀾
一時間關於孔明娶妻的各種版本的書籍大行其道
什麼《我拿身體拯救你-我的月英》、
《帥蛤蟆和醜天鵝的愛情故事》、
《看孔明娶妻對人性美丑的探討》都賣的脫銷了
以至於書商都一版再版還是供不應求
最後 連文藝界都驚動了
於是在一位大導的拍板之下
一部超重量級的皮影戲誕生了《拯救醜女月英》
這部影片拍的非常成功 票房屢創新高
連漢獻帝看了都唏噓而淚下
提倡在全國掀起一場學習諸葛亮同志先進性事跡的活動
當大家都為諸葛亮娶妻而興奮不已的時候
唯獨諸葛亮不見了
呵呵 他是去摟著黃月英樂呵樂呵去了

由此可見 在劉禪娶親的問題上
諸葛亮只是好心辦了壞事罷了
出於對自己的義子劉禪的愛護
諸葛亮決心要給他找個天下最美的姑娘為妃
於是 每一位太子妃的候選人
都必須經過他的親眼甄別才能作准
並且規定以後選妃也要照此執行
當張飛的長女張X往諸葛亮面前一站時
老諸驚為天人 連骨頭都酥了
心中暗歎:「恨不相逢未娶時」
當即拍板 立張飛長女張X為太子妃

咳 可憐呀 小劉禪的一生性福
就這樣葬送在他可敬的相父手上了
這也是劉禪有點恨諸葛亮的原因

十五年後,當張皇後死去
劉禪長長出了一口氣
準備過一點有尊嚴的生活的時候
蔣婉這老小子又跳了出來
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
一定要將劉禪惡心到底
作主將張飛的小女兒又娶進了宮中 納為貴人
後來又立為了皇後
可憐的劉禪 剛才喘了口氣
以為自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結果又被老天玩了
恨不得自己死了倒好
沒辦法 繼續忍吧

又當了N多年洩欲工具之後
劉禪的身體和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當他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 完全絕望的時候
司馬昭聽說了他的遭遇
拍案而起 義憤填膺
派鄧艾來解救他來了
當他到了許都以後
司馬昭立刻送了他許多真正的美女伺候他
無怪乎他要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話來了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據大陸文物專家新發現的史料顯示
張飛的真實形象
與《三國演義》和人們想像的大鬍子莽漢大相徑庭
他其實是個美男子
而且允文允武

《成都日報》報導
二○○四年大陸文物部門
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一個石人頭像
還原了張飛真面貌
該石像大約高四米、寬三米多
當地人說 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
在他當年駐地所雕塑的
新發現的張飛像慈眉善目、耳長唇厚
臉上沒有一根鬍鬚

《三國志》對劉備及關羽長相均有描述
獨獨對張飛的長相隻字未提
這給羅貫中發揮空間
他在
《三國演義》中描述張飛形象頗為誇張
說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民間戲劇裏的張飛還加上了一張黑臉

史學家說 張飛有兩個女兒
先後都嫁給後主劉禪
能夠當上皇后 她們的相貌應該還不錯
可見張飛長相也不致於差到哪去

而中國民間俗話說「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這意味張飛並非莽漢
《三國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記載
張飛還會寫詩、繪畫
大陸著名學者鄧拓曾寫過一篇
《由張飛的書畫說起》的文章
證明張飛確實允文允武

---

[轉錄]PTT實業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址:http://bom-ba-ye.com/c.cgi?uma=1

由於網頁內容是日文
所以針對「日文苦手一族」
以下附上各題的翻譯
中文翻譯如下

<問1>你的戀人被很強的歹徒挾持,你會怎麼辦?
(1)就是死也要跟歹徒拼了
(2)試著說服歹徒
(3)付大筆贖金給歹徒
(4)自己先逃了再說
(5)打110找員警幫忙

<問2>來到了麥當勞,如果只能吃一種,你會吃?
(1)麥香堡
(2)照燒豬肉堡
(3)雙層起士漢堡
(4)普通的牛肉漢堡
(5)馬鈴薯(烤洋芋/薯條/薯餅之類的小點心)

<問3>如果你現在極需用錢,要怎麼去籌錢呢?
(1)跟周遭的父母、朋友借貸
(2)與銀行、農會或私人財務公司借貸
(3)認真工作去賺錢吧
(4)不如去幹壞事比較快
(5)賣身(!?)

<問4>如果你想要組成樂團,你要身居何職?
(1)主唱
(2)吉他手
(3)貝斯手
(4)鼓手
(5)鍵盤

<問5>如果你想和現在的戀人分手,你會怎麼作?
(1)繼續勉強自己假裝下去
(2)直接提出分手
(3)不理她,令感情自生自滅
(4)間接告訴她想分手的事情
(5)找新的戀人

<問6>請從之中選出你最喜歡的車?
(1)小型汽車
(2)普通的轎車
(3)RV休旅車
(4)跑車
(5)高級外國車

<問7>對你而言,以下什麼事情最快樂?
(1)得到一筆天文數字的橫財
(2)向戀人告白成功
(3)工作成功的所獲得的肯定與成就
(4)運動後,流了一身汗的痛快感覺
(5)回歸於平淡

<問8>以下之中,你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
(1)足球
(2)棒球
(3)摔跤
(4)網球
(5)拳擊

<問9>你發現你的戀人假踏兩條船,在這之中你會恨誰?
(1)矇騙自己的戀人
(2)迷惑戀人的情敵
(3)自責
(4)以上皆非,誰也不恨

<問10>你最喜歡的科目是?
(1)國文
(2)數學
(3)社會
(4)體育心理學
(5)美工繪圖

<問11>對於”愛”這個字,你能想到的詞彙是?
(1)極致
(2)幻影
(3)重要
(4)謊言
(5)必要

<問12>你對人類引起戰爭有什麼看法?
(1)是為愛而捍衛和平的行為
(2)只要有人就會有戰爭
(3)戰爭是世界必要的一種惡行
(4)至少要避免殺戮,將傷亡點降至最低
(5)不知道

<問13>對你而言,以下最重要的東西是?
(1)父母
(2)朋友
(3)戀人
(4)自己
(5)除了”人”以外的一切

在網頁上點選完各題的答案之後
按下下面左邊的那個比較長的按紐
是標示『三國志人物鑑定』的那個這樣就大功告成嚕!

答案說明:
第一個表格,是您的武力、智力、統率力、以及魅力
接下來的第一排是顯示您會是哪一位武將
再來的是這位武將的生平事蹟及說明
最後一排則是顯示出您的「戰國生存率」是xx.xx%



我算出來是關羽
超酷的 果然是見不得朋友受委曲的人 哈哈
不過我比較欣賞趙雲或是孔明
但是我想通常欣賞的對象
其實都跟自己的本性相差甚遠吧
所以算出來是關羽也沒有多失望囉
畢竟他是個赤色武神嘛
我算出來是關羽超酷的 果然是見不得朋友受委曲的人 哈哈不過我比較欣賞趙雲或是孔明但是我想通常欣賞的對象其實都跟自己的本性相差甚遠吧所以算出來是關羽也沒有多失望囉畢竟他是個赤色武神嘛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以下是一段摘錄自演義的內容
是陳登出使許昌後 回見呂布的對話

(陳登)回徐州見呂布。
布問之,登言父贈祿,某為太守。

布大怒曰:

  汝不為吾求徐州牧
  而乃自求爵祿!
  汝父教我協同曹公、絕婚公路
  今吾所求 終無一獲
  而汝父子俱各顯貴
  吾為汝父子所賣耳!

遂拔劍欲斬之

登大笑曰:

  將軍何其不明之甚也!

布曰:

  吾何不明?

登曰:

  吾見曹公
  言養將軍譬如養虎
  當飽其肉 不飽則將噬人
  曹公笑曰:不如卿言
  吾待溫侯 如養鷹耳
  狐兔未息 不敢先飽
  饑則為用 飽則颺去
   某問:誰為狐兔?
  曹公曰:淮南袁術、江東孫策、冀州袁紹、荊州劉表、
  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狐兔也

布擲劍笑曰:

  曹公知我也!

---

有問題想請教大家的看法

1.這一段曹操與陳登的對談是真有其事
 還是陳登自己急中生智應付呂布的呢?

2.如果真是曹操對呂布的評價
 這段話怎麼看曹操都只把呂布當成爪牙使用
 既沒有重視呂布的價值  又沒有恭維呂布的能力
 怎麼盛怒的呂布聽了這席話  反而轉怒為喜?
 我實在看不出這一席話
 何以能讓陳登逃離呂布的劍下啊?


應該是陳登自己瞎編的吧
他已經投靠曹操了
回來只是幫著曹操來幹掉呂布的

顯然當時曹操已經準備把呂布端掉了
沒有任何養他的意思了
依陳登之才 更沒有理由和曹操串通起來想怎麼欺騙呂布的

至于呂布為何轉怒為喜
竊以為呂布當時最怕的是曹操打他
現在在呂布看來
曹操不打他 還要委以重任
顯然是對他領徐州牧的默認
等有機會了再明明白白的賜予他名號
故此高興吧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上八陣圖的一個大陣共有縱橫各八行
總共六十四個小單位的大型方陣
後面還有二十四個小單位的輕步兵來配合大方陣作戰

    ○○○●●○○○
    ○○●●●●○○
    ○●◎◎◎◎●○
    ●●◎◎◎◎●●
    ●●◎◎◎◎●●
    ○●◎◎◎◎●○
    ○○●●●●○○
    ○○○●●○○○

∴∴∴   ∴∴∴   ∴∴∴   ∴∴∴
∴∴∴   ∴∴∴   ∴∴∴   ∴∴∴

◎:中軍 ●:正兵
○:奇兵 ∴:游擊兵

正兵跟奇兵的差別只在於所進行的戰術不同而已
並不需要拘泥於正兵就一定進行正規戰術
奇兵就進行奇襲

上面的陣型排列可以簡化如下﹕

       接敵方向

        □■□
        ■⊕■
    △  □■□  △
     △        △
       △△△△

諸葛亮的八陣圖嚴格來說就是一個大方陣
可以因為情勢的需要分成八個部份作戰
中間的部份由指揮官掌握 做為預備部隊
它不輕易投入戰鬥

不過八陣雖然攻守兼備
但是如果缺乏游兵陣的話
八陣還是有可能輕易地被敵人擊潰

諸葛亮之所以會創造八陣圖其實是因應蜀軍當時的情況
最初的動機是防禦力
蜀軍缺乏騎兵 人數又少於魏跟吳
除了在兵器上加強之外
兵力的訓練是唯一可以加強的
而且步兵最容易被騎兵衝散
一散開士氣就可能會降低.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不讓隊形亂掉
像羅馬步兵方陣就是把隊上勇敢的人都排在外面
這樣可以把裡面比較不勇敢的人圍起來
所以如果想逃也逃不了
而八陣的方法推測應該是利用小陣來穩住隊形
每一個小陣分別負責應付那一面來的敵軍

至於採用方圓陣是因為它跟敵軍的接觸面縮小很多
而且單兵與單兵可以並肩作戰
士氣比較不容易潰散

八陣圖之所以是一種攻防一體的步兵大方陣
其原因是因為八陣的任何一陣都可以進行收縮或是擴張的動作
擴張出去的時候可以攻擊
而如果攻擊失敗轉為防守的時候便收縮進去
讓隔壁的二個小陣得以掩護

但是因為力求攻擊與防禦並重
所以部隊的機動力無法太高
理論上 這種戰鬥隊型可以抵禦敵人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
當八陣兵與敵軍戰鬥時
游兵則利用他的機動性支援八陣兵作戰
必要時追擊敗逃的敵軍
八陣可以分為八個小陣各自作戰
必要時則可以收攏為一個大陣
因此八陣的戰鬥方式應該是一連串的牽制與打擊組合而成

---

諸葛亮的發明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諸葛神弩
有玩過世紀帝國這款遊戲的人應該都知道
中國人有一種特殊兵種叫做中國連弩兵
其實就是諸葛亮的發明
連弩就是意味著可以連續發射箭
至於弩跟弓的差別就在於弩是類似十字弓可以用按的發射箭
弓則是像騎馬射箭那種一樣彎弓搭箭

他設計了一種類似手槍彈夾的裝置
可以在射出一隻箭之後馬上馬上下一隻箭
如此一來就可以連續發射了
但是因為連射的關係
所以準確度其實不高
它所依賴的就是以箭的數量取勝
所以在對付龐大的軍隊的時候特別有用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香港導演吳宇森籌拍的電影「赤壁」昨(十四)日開鏡
而昨天湖北襄樊也恰巧舉行諸葛亮出山一千八百年紀念典禮

不過
大陸歷史學家易中天
卻當場挑戰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的典故

根據他的看法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
諸葛亮曾主動求見劉備
只不過劉備並沒有理會他



史書上對於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本來就有爭議
《三國志》中有「凡三往,乃見」的記載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寫著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不過《魏略》、《九州春秋》都說是諸葛亮主動去找劉備
晉朝史學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
也引進了《魏略》、《九州春秋》的觀點

不過儘管史書有爭議
但民間仍然依據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
對三顧茅廬的故事津津樂道



易中天在諸葛亮出山一千八百周年紀念典禮上
又將這樁公案搬上檯面
他指出 諸葛亮是先向劉備自薦 不被重視後
當時襄陽的文人士子又反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後來劉備發現他確實是個人才
然後多次登門求教治國之策
諸葛亮最後出山輔佐劉備

易中天的說法等於兼取正反兩派的說法

易中天在《品三國》曾提出此看法
他在反覆琢磨各家之言之後
認為說法各有道理
而劉備比諸葛亮大了二十歲
當時劉備已是天下梟雄
諸葛亮還沒有任何頭銜和功名
當時要劉備將諸葛孔明奉為上賓
幾乎是不可能的

易中天並且認為
以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來看
這種有遠大抱負的人
也不可能等著劉備來請
因此應該是諸葛亮先登劉備之門自薦
後又被劉備三顧茅廬出山

易中天分析 以《三國志》記載來看
三顧茅廬是可信的
諸葛亮當時也小有名氣
出山符合當時一部分人的願望
劉備對諸葛亮的認識
則受了司馬徽、徐庶的推動
也促成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

[轉錄] 三國版 - PTT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生

金屬做的東西才可以裝水 木頭生長需要水來灌溉
生火需要木頭 火燃燒過後剩下灰燼(相當於土) 金屬蘊藏在大地裡面

水剋火 火剋金 金剋木 木剋土 土剋水 五行相剋
滅火需要水 金屬會被火融化 金屬可以鋸木頭 樹木長在泥土上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版坡

小兵:報!趙雲單身匹馬闖進大軍中。

曹操:呵呵!想必是來救劉禪的。(手一拍,隨從抱著劉禪出現)
   呵呵!人質當然是要留在身邊才有安全感。

眾將:主公英明!!

曹操:哈哈哈!諸將,讓我們登高看看傻子亂闖吧。

---

長版坡高處

曹操:喔,那就是常山趙子龍。嗯,果然是個猛將。

曹操:咦!怎地他懷中還有個嬰兒呢。(瞳孔放大,滿臉驚訝)

       (那‧‧‧個是‧‧吾兒小丕丕啊!!)

       (不行,這樣下去小丕會死。)

       來啊,傳令下去,不準射箭,務必要生擒趙雲。

眾將:????

夏侯惇:喔,主公果然愛才啊,眾將還不去傳令。

---

靠著懷中人質的保護,趙雲浴血的回到了劉備陣營。

劉備感動的衝到趙雲面前 : 啊,子龍,你竟為了我兒而‧‧‧‧‧

(接過嬰兒一看)           啊~~

(用力把小嬰兒摔到地上)   (靠!這是曹操的兒子啊)

一旁的張飛 : 大哥,你怎麼 ‧‧‧‧??

關羽:嗚呼,大哥竟為了子龍而摔子,果然是愛將勝子啊!!!!

諸葛亮感動的熱淚盈框:主公,看在子龍浴血奮戰的份上,好好愛護此兒吧。
                      不要讓子龍的辛苦白費了!!

分不清是淚是血的趙雲:是啊,主公 !!

劉備:‧‧‧‧‧‧‧‧(只得硬著頭皮接下嬰兒)

---

蜀漢王宮

將死的劉備正握著諸葛亮的手交待遺言。

劉備:亮,我死了之後‧‧‧

(看了看一旁圍著的一群人) (不行,不能說的太明顯。)

       禪兒如果不行的話,你就取代他稱王吧‧‧‧‧‧‧

(用眼神示意:靠,他是曹操的兒子啦,幹掉他,不要讓他當王。)

淚流滿面的諸葛亮:主公,你說這是什麼話

                  亮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不‧‧‧‧我‧‧是說‧‧‧‧‧(葛屁)



---

[轉錄] 三國版 - PTT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這篇文章寫得還可以 但是出現很多人性上的不可能
最主要是諸葛亮對劉禪的關係 與對劉禪的評價

諸葛亮對劉禪是``代父亦師``????
或許是吧
但是那也純粹從諸葛亮的立場出發
就像一個老師管教一個頑劣的學生
老師雖然用心良苦 但是學生未必會感謝他

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劉禪完全下放軍政權力給諸葛亮 未必是他願意的
而且是他老爸決定 他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
選擇不是說要不要叫他滾蛋
這沒這麼簡單

一方面是諸葛亮的確有治國之才
一方面是他手下的"黨羽"很多
要fire他根本是不可能的 (等一下大家都來死諫 劉禪就孬掉的)
更何況劉禪的確不成才(由諸葛亮的眼中更是如此)
如果他成才的話
諸葛亮就不會在出師表裡面說他說得這麼難聽了
什麼親小人遠賢臣等
我想諸葛亮如果沒有恨鐵不成鋼之感
也不會亂寫這些亂七八糟的

要知道 人有一種愛屋及烏的情懷
相反的 就會有一種恨烏及烏的感覺
對於這個管東管西又囉哩八嗦的老東西(劉禪心中暗罵的看法)

劉禪對於他身邊的人 一定也有所忌諱
偏偏諸葛亮又是一個用人大行家
全國的好人都在他麾下
劉禪除了 1.壞人 2.爛人 3.太監 他根本無從選擇
而且以他的學養 經驗等 也不會分辨(事實證明他親近的都是這種)

如果他只要有一點點的政治野心
很難讓人不會感覺 他不想幹掉諸葛亮 自己當掌權爽爽
哪怕是亂搞

要知道亡國之君很少會承認自己很笨
而很多亡國之君都很聰明
但是都用錯了地方
劉禪就算幹掉諸葛亮自己爽爽也沒啥好奇怪的
漢獻帝都會想幹掉曹操了
但是漢獻帝的腦筋會比曹操好嗎

但是漢獻帝跟劉禪一樣都是沒機會的
一是沒軍權
二是諸葛亮這麼厲害的角色怎麼可能不防範這種情形發生

很多時候 政治是很好玩的
要小心不要被有心人抓到把柄 不然就是抄家滅族

諸葛亮這點就做得滿好的
你說他可能是真心的
但也有可能是裝出來的

我之前有提出諸葛亮長期出兵有可能是為了一直掌握軍權
並防範上述情形的發生
這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這些耍心機的段落 有可能明明白白寫在史書裡面嗎???

要說得更神話一點
空城記還真可以說明上述耍心機是可能的
而且是司馬跟諸葛 在對各自的主公耍心機

功高鎮主是一個很好的把柄
諸葛亮絕對有可能因為軍事上的成功
在成都被有心人用陰謀幹掉

歷史上太多這種例子了
所以諸葛亮在前線做做樣子也沒啥關係
甚至也在他的算計之中

不是說他出兵前線就是為了裝樣子
至少這有可能存在他的考量中

至於司馬先生也可能是同一個想法
所以兩個人在那邊盧著就是不動

講到這裡知道又要被很多人罵了
所以就不繼續講了

結論是劉禪很無能
但是以諸位馬後炮大德之見
還好諸葛亮阻止了他的無能
而諸葛亮也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但是他死翹翹以後
因為沒有人阻止劉禪的無能
所以蜀國滅亡了

但是你不能說諸葛亮掌握權力的方法
跟曹操與其他漢末的外戚大將軍不一樣

他是靠架空皇帝來取得權力

出發點是良善的 但是手段跟其他人是一樣的

這可以說是東漢以來的傳統
我覺得諸葛亮值得尊敬 劉禪值得我們反省自己

但是真正在現實中
難道我們就不會犯跟劉禪一樣的錯誤????

而且那時候說不定我們比劉禪還笨
開除了諸葛亮 還振振有詞的為自己辯解

所謂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 這就是人性!!!!!!!!!!!

劉禪是不是明君
他笨不笨呢???
不要自己比他還笨才是最重要的~~

我說完了



---

[轉錄] 三國版 - PTT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身為封建時期的專制君主,最難的便是能明自身之缺,無意氣之行,能使下屬一展長才,而無功高震主之慮。而能進一步授以大權,託付以家國之事,生前保其榮權,身後不因奸佞之言而廢人者,則更為鳳毛鱗角,可遇而不可求。事實上,符合以上條件之君主寥寥可數,而劉禪,便是其中的一位。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子,俗語:" 扶不起的阿斗" 即指其人,然阿斗是否真扶不起,實有待商確,若與其父,或其他兩國的君主相較,事實上他並不遜色,但現今,讓我們先看看他的生涯:

一. 太子時期

  在這段時期,史書所載不多,但仍可由已知史實加以推測:自建安十二年(西元207 )出生,自章武三年( 223年 ) 繼任君主,其十七年間,劉備多忙於在外的奔波,而坐鎮後方大本營擔任後勤補給重責的正是諸葛(非演義所敘一般),我們不難得知,在對劉禪的教導上,諸葛佔了相當分量,再看劉備遺詔:」

  「......射君到,說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已畢,未送,可自更求聞達......。」由此,不難看出諸葛對劉禪的一種「代父亦師」的角色。

二、君主時期(1)諸葛生前

  劉備自帝託孤之際,雖云諸葛:「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然而,卻同時在有意無意間削弱了諸葛的權力,另令李嚴(後改名李平)為尚書令,伏下日後的奪權之隱憂。

  原來漢代官制分宮、府兩者,宮中主由尚書臺負責,長官尚書令,原為皇帝私人祕書處,但後來竟也掌握軍國機要的處置權;也就是具有軍權;府乃指丞相府,下有1囥x,主要負責行政工作,在劉備死前,諸葛雖無進駐前線,主負後方補給,但必要時,仍會帶兵支援前方,換言之,他掌握行政權及部分兵權,但劉備託孤之時,卻李嚴以尚書令兼任中都護,全權處理一切軍事事務,言下之意,不無減少諸葛之權的意味在,也因此,後世有部分學者懷疑劉備白帝託孤的背後真正用意何在。

  而對於這種情形,劉禪的作為是:事之如父,委以諸事,讓諸葛放手去做,而無任何無謂的干涉,到了後來,李嚴這個同屬託孤重臣的尚書令兼中都護,卻似成了諸葛的下屬,對於李嚴而言,心中不平自難避免。而後在諸葛北伐時,曾出現後主劉禪急召,而功虧一簣的事件,而時,李嚴正鎮守後方,然未見對此提出勸諫看來,對於諸葛的功業,不無妒忌之理,到了最後竟矯詔,欲彌軍糧不繼之過,導至諸葛在為大局著想之下,聯合眾臣上表彈劾,貶為庶人。在李嚴與諸葛的權力爭奪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劉禪可說完全支持丞相,才能使李嚴無法得逞,軍政大權再歸於一人,在無人掣肘之下,諸葛更能有效掌握。

  讓我們再看看在出師表中的段落:「......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對此,孫中山先生認為這是一種極佳的「權能區分」典範,有權者能使有能者充分發揮,而使自己位於監督的地位,劉禪自知已有能力不足以有效管理全國,故能不暴己短,一切委於能者,讓他們代管其國,結果不但國家井井有條,自己也樂得輕鬆。然而,就歷史看來,真正能做到這點的君王有誰?自知其短但又能下放大權予能者而不忌者,非春秋齊桓,三國後主不可。

三、君主時期(2)諸葛歿後

  諸葛遺言,託政事於蔣院琬、費禕,後主一一照行不貳,毫無疑心,此舉不僅空前,甚至絕後,史上所載,僅此一件。再看以下二事:曾任犍為太守的李邈,在諸葛死後,上書後主:「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結果後主大怒,立即將之「下獄誅之」,由此可見,劉禪既不昏,更不庸,對於是非他仍有一定的判斷,而不為言語所惑;其二,在延熙元年,下詔蔣琬北伐曹魏(諸葛歿後四年,238 年)可以得知,他雖過安逸生活,但亡父、諸葛之大志,他並未完全忘懷。

  再看蜀漢歷史:自劉備正式稱寡,迄蜀亡,共傳兩代,四十三年,其中劉備佔三年,劉禪佔了四十年之久,在劉備治蜀三年間,就因伐吳之舉,使國內一空,南中反叛魏策動北方鮮卑,南方異民族,發動五路十萬大軍南征蜀地,東吳意向不明,使蜀差點走向亡國之途;但在劉禪登位,重用諸葛、蔣琬、費禕、董允的結果,蜀漢享有三十年以上安定,雖戰事仍有,但政治清明,法理有序,直至延熙十六年(253 年)費禕遇刺身亡,國內良臣賢將之前已相繼凋零,蜀中名將僅由年已五十三的姜維獨撐大局。在少賢相輔佐之際,政治才逐漸下坡,但仍維持十年之久,在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古諺中,除了對諸葛遺澤感到敬佩之餘,更為劉禪能大膽放權感到喝采。

四、降後生涯

  後主降後,曾有樂不思蜀之言,有人因此認為他昏庸,但也有人視為保身之道,但就個人以為,傾向保身之說,我們知道:

  第一、凡降人者,最怕降者懷有二心,就連魏國重臣司馬懿都要演出一幕癡呆、中風狀,方得以麻痺政敵,奪得大權,更何況劉禪這個外來的降國之君?更何況蜀亡之際,屬姜維之下的部將在悲憤,痛恨之餘,以劍竟可裂石,可見蜀中兵將受教化之深,若劉禪有心登高一呼,足以使魏頭大,故若言行稍有不慎,刀斧加身,自是難免。

  第二、劉禪十七歲即位,劉備在蜀三年,換言之劉禪可說至小即隨著部隊而行(因其父一直沒有真正的根據地),而對於劉備集團中的人物關係,人事情形,多少也該有一定了解,對於局勢的發展等等,在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見識該有一定。在蜀四十年間,先有李嚴、諸葛之爭(雖諸葛不願),後有主戰(姜維),主和(蔣琬、費禕)之執,但始終未有所謂白熱化的衝突出現,劉禪的認知與態度,佔了相當分量,可見,在處理的手法上,後主有相當的柔度,五十多年的歷練,若要說劉禪是個不知政治為何物的人,恐難自圓其說,所以劉禪有可能是因自保,而有樂不思蜀之言。


  蜀漢之治,來自諸葛,但我更要說,諸葛之行,源於後主,若無後主的誠心之託,諸葛恐齎志以終,含恨而別;若無後主自知、自制,而對政治有強烈感受,則蜀之國祚可危,其人早成亡國之君。齊桓用管仲則霸,用堅刁則傾;劉禪用諸葛則強國,用黃浩、譙周則亡,兩者實無相差,但為何一成霸主之名,一有昏庸之稱?惑之。



---

[轉錄] 三國版 - PTT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俺觀曆人議孔明用兵之非,以兩種觀點最爲常見。其一:以成敗論英雄。言孔明北伐未見其勝,以赤軍語,即未達到其戰略目標;另一種:以奇正論兵。言孔明用兵,但求謹慎,未敢造次。只見其正,不見其奇。
 
  兩種觀點,前者亦頗受爭議。孔明北伐,國力、財力、軍力、物力與魏國相比,皆未得其便。然屢次北伐,魏軍不僅兵不解甲,馬不釋鞍,任其自來自去者,又折大將王雙、張郃之輩,統兵大將司馬仲達更受“畏蜀如虎”之譏、“巾幗婦人”之辱。以兩軍相交之形勢觀,敢輕言孔明不善用兵乎?而兩者並存於世,又豈能明料?

  然後者奇正之論,未見後世有存所辯。每每觀諸君大談奇正之道,言之孔明用兵但見其正未見其奇。何也?皆因此輩多亦非經于戰陣,缺乏對實戰思想的深刻領悟,未能深明奇正之妙。每及談兵,不免流于以往論史之形式,將“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發揮於極致,竊深以爲不取。現試論常人在奇正之道的認識上存在的幾大誤區。
誤區一:何爲奇正。

  “奇正”二字最早見於《老子》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而在現存的軍事理論著作中,能最早找到關於奇正方面的記述的就要算是《孫子兵法》了。其《兵勢篇》上這樣講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 

  孫子作爲軍事理論學的開山鼻祖,他的理論直到今天還一直被後人所重視和研究。然而在這段記述裏,俺們卻看不到他對何爲奇,何爲正有過精確地闡述。孫子他老人家,也只是用了如“無窮”、“不竭”、“迴圈之無端”這些非常抽象的詞語來形容奇正。那麽究竟何爲奇,何爲正呢? 

  通常的看法是,把奇正看成是一種可以將其定性的具體形爲。即所謂的正面迎敵爲正,機動配合爲奇;明爲正,暗爲奇;靜爲正,動爲奇;進爲正,退爲奇;先出爲正,後出爲奇……歸納爲,一般的、常規的、普通的戰略、戰術爲正,特殊的、變化的、罕見的戰略、戰術爲奇。俺卻以爲所謂的奇正,只是一種具有對立統一性質的抽象概念。而今人之所以分不清何者爲奇,何者爲正,是因爲他們錯誤地把所謂的奇、所謂的正,這種抽象的觀念將其形象化、具體化,特殊化。將之定性爲特定的某種特定的行爲舉動。比方說把所謂的“急行軍”、“伏兵”、“誘敵深入”、“迂回包抄”等具體戰術問題全部歸爲奇兵。這恰恰犯了“奇即是奇,正即是正”的錯誤。絕對的奇正兵戰略戰術,其實是僅存於軍事理論的教學當中,而對於充滿了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的實戰來說(以孫子語“兵無常勢”),是絕沒有哪一種戰略戰術行爲可以被定性爲絕對的奇、絕對的正的。奇正在形式上的表現亦可以在實戰中因不同的條件和背景而相互轉化。區分奇正的關鍵在於能否出乎敵之所料,否則,又何必稱爲“出奇不意”?令敵不意方可制勝。故李靖曰:“善用兵者,使敵莫測”;唐太宗曰“吾之正,使敵視以爲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爲正”(《李衛公問對卷上》)這也是在上述所有的奇兵戰術中,他們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相同點,即不令敵所知,不令敵所料。所以,只要能出乎敵之所料,又何必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戰術表現?由於出奇的精髓在於打破常規,令敵不意。而這裏所謂的常規,通俗地講就是人人都能明白通曉的戰爭常識。而這些道理都是人們經過常年累年所積累下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某種認識,或在特定的條件下所産生的的某種慣性思維。而出奇目的就是要利用人們的慣性思維而反其道行之,以期産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從而爭取到戰爭的主動權。在實戰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敵這種邏輯誤區和慣性思維,以常規意義上的正兵戰略戰術起到奇兵的作用。當敵料吾必出奇者,而吾恰出奇,則奇反成正;若此時吾出正者,則正反成奇。正如同衆人所說的“虛可實之,實可虛之”,然有時亦可作“虛則虛之,實則實之”。而機械刻板地純粹從形式上去理解奇正,正是因爲這些人用靜止孤立的眼光去看待運動多變的實戰,是典型的教條主義和形而上學,而這又恰恰是大多數紙上談兵者的通病。否則判定奇正要都是如此容易,恐怕一個熟悉幾件戰例的小學生,都可以成爲數奇論正的高手。孫子言“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可窮之?”,又果如是乎? 

  誤區二:取勝的方式僅限於出奇,而臨陣不出奇者就不是善兵者。
《孫子》有言道:“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然細思之,孫子此言非偏乎?若依其言,但可奇勝,正獨不可勝?或曰,但奇必勝,但正必不勝?事實上,奇可勝,正亦可勝也。孔明克平孟獲,李靖征討高麗,皆爲正兵之功也。奇與正,不過是爲了獲得戰爭主動權並藉以最終獲勝所採用的不同手段而已,用兵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勝,而運用奇正的目的,也不是爲求奇正而用奇正,而同樣是爲了勝利而運用奇正。既然正可爲勝,又何獨貶正而褒奇者哉?奇正無高低,唯用者耳。而今人之所以將所謂的出奇制勝如此推崇備至,僅僅是他們對於那些經典戰例中由於出奇而獲取的短期暴利的巨大貪婪和盲目膜拜。不僅要獲勝,還要追求大勝,完勝,而且最好能一擊斃敵,一勞永逸。誠然,人的趨利性無可厚非,但對於瞬息萬變的實戰而言,這種心態其實只是一種狹隘的極端主義和絕對理想化思想。如果在實戰中受這種思想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每戰必追求形式上的出奇,是爲善兵者所不足取的。正因爲此,曹操輕軍平定烏桓雖被今人奉爲將運動戰,破襲戰、兵貴神速等作戰道理運用到極致的經典戰例,但曹操本人卻沒有如後人那般將其的“出奇”之舉以爲至重,認爲“孤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爲常。”相反前曾勸阻其輕軍前行的衆人所提之議才爲“萬安之計”,並重賞其等,令其後“勿難言之”。(《武帝紀》引《曹瞞傳》)而富有軍事韜略善於出奇的司馬仲達,在已強敵弱的情況下,爲求保險而寧可遭“畏蜀如虎”之譏,受巾幗婦人之辱。這是因爲他們都正確理解了孫子所講的“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能爲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和“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的作戰思想。而多數紙上談兵家們,卻不明白其實所謂的已勝,是首先建立在已之不可敗的基礎之上。也從不知徹底領悟孫子所講的先“已之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才是“不失敵之敗。”而只是片面的認爲凡用兵者,必是先“不失敵之敗”,然後才考慮到或者根本就不考慮將已“立於不敗之地”。
 
  誤區三,片面強調與突出奇兵在戰爭中的作用,認爲凡出奇者,必將獲勝。
  “出奇”必須要看物件,並非所有的“出奇”都能獲勝。在實戰中,一個優秀的指揮員在運用何種戰術策略時,必先充分考慮到影響戰爭勝負的各個因素,並結合兩軍戰力以及將帥智謀優劣等特點,從而做出最恰當的安排選擇。而不是盲目地,不分即時的,拿經典戰例中的戰術佈置加以生搬硬套。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能在固定靶命中十環的人,卻不見得在移動靶還能照樣打出十環。戰爭的主體是人,而不是石頭,樹木之類不知變通的死物。作爲軍事常識,已可懂得,彼何嘗不可懂得?劉備以伏兵計,曾在博望擊敗曹將夏侯惇、於禁,卻計沮于夷陵陸遜之手;孫桓違背“歸師勿掩,窮寇莫追”的常理,追擊劉備可以大獲全勝,而王雙、張郃追擊孔明所率的蜀軍,卻只有陪上自己一條老命的份。可見戰爭的結果是在交戰雙方共同影響下所産生的,其勝負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手智謀的高低。故孫子會認爲“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孫子•軍形篇》),李靖會認爲“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師安能克哉。譬如談判棋,兩敵均焉,一著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勝敗,率由一誤而已”(《李衛公問對•卷下》)。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兩方面,如同“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出奇就必定違反常規,違反常規就必有不周,有不周便會令敵有懈可擊。只不過是由於對手的拙劣,往往看不出漏洞,所以能夠制勝。而一旦既定的奇計達不到“奇”的效果,反而會被對手將計就計,作爲已方取勝的特效方法。困縮于易的公孫瓚,覆沒於他的“裏應外合”計策下;自棄險要的薑維,終“開狡焉啓疆之心,書爲亡蜀之張本”。(《通鑒》卷77高貴鄉公甘露三年胡三省注)由此可見,出奇並非都可制勝,相反也可制敗。這也正是“出奇制勝”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在軍事史上能找到“出奇制勝”的成功戰例卻是屈指可數。不然,也不會令今人口口聲聲要“出奇制勝”,但說來說去亦不過只是曹操烏巢劫糧,鄧艾偷渡陰平等廖廖數例。盲目地以爲“出奇萬能”並加以膜拜,在實戰中是行不通的。

  以上三點,基本涵蓋了常人對奇正誤解的最主要幾個方面。那些慣於皓首窮經的史家文人,對奇正之道其實也就停留在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層面上,更別說是舉一反三了。每每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空想主義和理想主義,相對於那種對奇正之道一無所知的,不過是一種高級弱智,亦算不得上乘。而正是由於這些歷代史家文人本身對奇正的片面認識和理解,又直接導致了他們對孔明用兵思想的錯誤判定,認爲孔明用兵只會用正,不擅用奇。其中便以赤軍殿于《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一文中所引臺灣軍事史家李震語“觀諸葛亮用兵,在戰略上均只見其正,不見其奇,則無可辯護者。”爲集大成者。
歷代史家文人多以以下兩點,認定孔明不擅出奇。 

  一、未納魏延子午穀之謀。
  蜀軍一出祁山,魏延曾獻子午穀之謀,亮以爲過於懸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歷代史家文人多以此爲孔明用兵不擅出奇之垢病者,其實不然。究魏延子午穀之謀的初衷,亦不過是希望能出奇不意,攻曹魏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以蜀漢第一次北伐當時的具體背景來看,當時曹魏以爲蜀中惟有劉備,而劉備死後的數年時間內,蜀中一直閉關息民無有動靜。孔明屯兵於漢中,也沒有引起魏軍在西線的兵力部署的調動,說明曹魏並不瞭解孔明屯兵漢中真正的軍事意圖。同時爲了能加強首次進軍的隱蔽性和對魏打擊的突然性,孔明甚至對於新城方面的孟達軍被圍被殺都一直保持著沈默的態度,示魏軍以弱。即便如此,爲了能更好地打亂曹魏在關隴地區的兵力部署,孔明在具體戰術上又制定了以趙雲率小股部隊大張旗鼓地據守箕穀以牽制住魏將曹真所領關隴軍主力,自己卻率“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的蜀軍精銳主力進攻魏防守空虛的祁山的作戰方略。無論是從戰爭的前期準備還是從戰爭初始蜀軍的戰術安排來看,孔明自始至終都是把“出奇不意、攻敵不備”放在首要位置。而事實正如同孔明的預期一樣,在孔明的作戰指揮下,直接産生“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的情況發生。試問這樣的戰果又算不算是一種出奇不意,攻其不備的表現形式?魏延充其量不過一將耳,他的用奇思想更多的只能體現在某某具體的戰術表現上,而孔明站的高,看得遠,更能從全局戰略上著眼於如何營造出令敵不意的整體戰略格局。且退一步而言,善兵者講究的是“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縱觀三國時期,鮮有一方於戰爭之始便冒然出奇以求決勝的戰例。曹操當年輕騎奔襲烏桓並取得大勝似乎是個例外,然從曹操與群臣對話中來看,被曹操所稱道的“萬全之計”與孔明所追求的“十全必克”又是何其相似?得勝歸來的曹操尚不以已之大勝而輕忽之,況一班但知舞文弄墨之文人乎?
 
  二、孔明出兵但求謹慎,不肯兵出險著。
  一部分人認爲孔明不擅出奇,是因爲他有“安從坦道”的行軍思想。其實這完全可以從蜀軍一出祁山同年冬十二月,孔明的再次率軍北伐來加以駁斥。這次北伐,孔明吸取了上次出兵過於謹慎遲緩的教訓,沒有再走祁山的老路,而是經故道,出散關,直逼陳倉。孔明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出於曹休在東線剛被吳軍擊敗,張郃部被調往東線增援,關中空虛。“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而陳倉在關中西部,若占陳倉,東可進軍關中,西可進逼隴右,從戰略角度上看極具靈活性,符合兵法上乘虛而入,以奇治虛的原則。另外也可縮短糧運距離,減輕糧運壓力。蜀軍此次進兵,戰略方向不僅指向了空虛的關中地區,同時爲爭取寶貴的時間,孔明也未調齊全部北伐大軍,只攜少量軍糧(二十日左右),孤軍深入急攻陳倉。爲求行軍隱蔽不被魏軍發現,孔明又特意選擇了地勢險要不利行軍的散關地區進軍。散關在岐州陳倉縣東南五十二裏,地形惡劣,山勢險峻。當年曹操征漢中張魯時,即從此地經過,並留下名篇《秋胡行》,其一便雲:“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道!牛頓不起,車墮穀間。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作爲清角韻,意中迷煩。”曹操以不可遏止之勢劈頭兩句“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來直抒散關地形的險要難行。而在散關地區中,又尤以綏陽穀爲險甚,史稱綏陽穀“山崖絕險,溪水縱橫,難用行軍”。而孔明卻正是命部隊以此道通過,“斫治此道,以向陳倉”,以期“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水經注》卷17《渭水注上》)。只是可惜魏將曹真鑒於蜀軍前次在祁山受挫,估計蜀軍會把今後的進攻重點轉移到陳倉方面來,先派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故蜀軍此次用兵,又未能得手。然孔明此番以輕兵寡糧擇險地以求速勝的作戰策略,雖曹操掩襲烏桓,鄧艾偷渡陰平,恐亦莫過於此。何以孔明不肯兵出險著爲由,來否定孔明的出奇思想?
 
  衆所周知,老毛作爲現代中國最具盛名的軍事家,曾指出過孔明戰略思想方面的不少缺陷,卻惟獨未見他發過諸如此類“孔明在戰略上,只知其正,未見其奇”的奇思妙想,而上面那位所謂的臺灣軍事史家李震,卻不知是何方神聖,手中可拿得出一二由已成功指揮且令人信服之戰例否?所言更是不知所云,讓人如墜霧中。且先不談奇正,單是戰略兩字又豈是如此可輕易斷言的?戰略,可大可小,可簡可繁。求簡者,可以概以“指導戰爭的方針策略”廖廖數位;求繁者,有利德爾•哈特的專著《戰略論》加以重點闡述。求大者,孔明的“隆中對”當爲一大戰略,北伐戰略不過爲實現其“興複漢室、還于舊都”宏圖偉業的一著步石。從“隆中對”中“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所滲透出的伺機而動、鉗制夾擊的作戰精神,非奇乎?求小者,圖謀敵城,計賺敵將,皆可以爲戰略。天下大勢,蜀弱魏強此亦事實。然曹魏較蜀漢根本性的優勢在於兵多糧足,這一客觀優勢絕非會因一城一地的得失所能輕易改變。蜀軍的優勢在於軍制嚴密,士兵戰鬥力強,要想從根本上扭轉敵強我弱的不利局勢,唯有通過于兩軍交鋒中盡可能地消滅敵有生力量方爲可行。縱觀三國中以弱克強的幾大戰役,無一不是通過大規模殲滅敵有生力量而獲取最終的勝利的。以關隴地區的地形與交戰雙方的兵力配置來看,蜀軍要想擁有必勝的把握,要麽完全切斷隴右地區與關中地區的聯繫,徹底孤立隴右;要麽通過大規模的會戰,以期徹底殲滅魏關隴軍的主力。否則即使孔明能佔據隴右地區,也保不常久,反而會加大自己的防守面,分散自己的防守陣型,變成隴右、漢中,都必須布兵設防的被動局面。以第一、第二次北伐來看,孔明注重的是實地優勢,其主要戰略思想就是切斷關隴地區的聯繫。而街亭之戰和陳倉之戰,正是魏蜀兩軍爲爭奪關隴通道的控制權所展開的。而兩次失敗,使得孔明對於魏關隴軍的強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在其後的數次用兵中,孔明由最初爭奪實地爲主戰思想,慢慢轉變爲以消滅魏關隴軍主力爲主戰思想。蜀軍第三次北伐,孔明以陳式率一部攻武都、陰平,誘使魏將郭淮引軍來敵,自已卻以蜀軍主力北上建威,以期圍殲郭淮之軍,可惜郭淮最終沒有上當。後曹真、仲達、張郃,三軍會攻漢中,孔明以已軍於城固、赤阪正面鉗制住魏軍,卻令魏延、吳壹爲側翼,機動作戰,西出武都入羌中南安界,大破魏將費瑤、郭淮于陽溪。蜀軍第四次北伐,孔明先利用曹魏與鮮卑的激烈矛盾,與鮮卑渠帥軻比能聯得聯繫,在敵後積極開闢第二戰場。“會亮時在祁山。果遣使連結比能。比能至故北地呂城,與諸葛亮相呼應。”(《牽招傳》)同時在具體用兵環節上,繼續貫徹先野戰後攻城的作戰意圖。爲從最大程度上消滅魏軍有生力量,孔明制定了圍城打援的作戰計劃。先佯攻祁山,待敵援軍齊出後,再通過運動戰加以殲滅的具體戰術安排。爲此,孔明首先集中蜀軍全部兵力于祁山,製造出蜀軍進逼祁山強大聲勢,待吸引出魏將司馬懿率大軍來救後,命王平率小部分兵力屯祁山南側,繼續保持對祁山方面施加軍事壓力。然後集中本部其他兵力迅速把主戰場由祁山轉向上邽,先一口吃掉了屯於上邽的費曜部四千精銳魏軍,並乘勝大收上邽小麥以做軍糧。當司馬懿率兵星夜兼程地向西增援時,蜀軍早已在上邽東對魏軍嚴陣以待了。兩軍相遇,司馬卻斂兵依險,不與蜀軍作戰。孔明便引兵撤退,希望能在運動中尋機將其殲滅。如此這般相持至五月,司馬懿終於下令出擊,使張郃攻王平于祁山南屯,自己率主力進攻諸葛亮本部。諸葛亮令魏延。吳班、高翔迎戰,大破魏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懿大敗回營。祁山南屯方面,蜀將王平守備得法,張郃進攻不克,亦回軍。六月,蜀軍終因運糧不繼而退軍,在撤退途中,又設計射殺了魏大將張郃。蜀軍第五次北伐,亮出斜谷北攻曹魏。戰役初期,蜀軍力求佔據五丈原和北原,目的就是控制住渭水,以期切斷關中與隴右的水上通道。爲此,孔明先大張旗鼓地調兵西行,欲令魏將認爲蜀軍要攻打魏軍西部陣地,然後乘夜掉頭東擊陽遂。此等聲西擊東之戰略,雖老毛的經典戰例“四渡赤水”,亦莫過於此。雖終爲魏將郭淮所阻,然亦不能以此否定孔明在戰略戰術運用的多變性。卻是未知這位“獨具慧眼善曉軍機”的軍事史家,何以就如此言之鑿鑿地認定孔明用兵,在戰略就是只知其正,未見其奇的?!嗚呼!何獨薄亮者哉?!
 
  李靖有曰:“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鬥將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在由孔明指揮的歷次北伐戰爭中,其中既有正面扼地而守的陣地戰,又有側翼機動迂回的運動戰;既有戎陣整齊的攻堅戰,又有輕軍寡糧的奇襲戰。縱觀孔明一生用兵之舉措方略,不僅有正,更多有奇,括有示敵以弱、攻敵不備、避實擊虛、佯攻誘敵、引蛇出洞、聲西擊東等戰略思想,而這些作戰思想又無一不透露出孔明過人的軍事指戰素養。至於除王雙、誅張郃之類,更是何足道哉?蜀軍于強魏與敵,常取攻勢。令敵損兵折將,計沮於西,此系無疑者,堪稱“國之輔”也。然彼未得成其全功者,正如陳壽所言“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之衆寡不侔,攻守異體”。曹操,固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也,然與其對敵之二袁、呂布、劉表輩,或奢淫肆欲,征斂無度;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或輕狡反復,唯利是視,無一人可冠爲“人傑”者。是以終爲其總禦皇機,克成洪業。孔明、孟德,皆命世英傑,然因彼各自天命有歸,故所創基業亦不同,此誠“不可以智力爭”也,又豈可輕咎孔明之不善兵者哉?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華勝
                                                                               
  〈隆中對〉是諸葛亮在「面試」時贏得「首席謀士」一職的「終極武器」,後來也成為劉備擴張勢力範圍,乃至蜀漢的治國藍圖。然而只談「三分」不談「統一」的保守策略,對蜀漢的發展,究竟是幸也不幸?
                                                                               
  建安十二年,即西元二○七年,古隆中(今湖北襄樊市城西十三公里處)一所茅屋內,四十七歲的劉備恭恭敬敬地聽著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口若懸河地大談縱橫天下之術。
                                                                               
  〈隆中對〉,拿現在的話說,主要是教劉備搶地盤的方法︰先取荊州,後取益州;曹操呢,您動不得;孫權呢,可與之聯合。這是「三分」的戰略方針。
  有人說這〈隆中對〉靠不住,因為劉備與諸葛亮初次會面時,正面臨著曹操十幾萬大軍南下的威脅,處於岌岌可危的險境之中。令人費解的是,〈隆中對〉對燃眉之急的現實問題隻字不提,相反卻誇誇其談,坐而論道,大言「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彷彿曹操正在坐等挨打。蜀漢政權是三國中唯一沒有修史習慣的,劉備見諸葛亮時也不會安排現場記錄,所謂〈隆中對〉很可能是後人附會《出師表》中的「三顧茅廬」之說加工杜撰而成。曹魏的史書《魏略》甚至否認了劉備「三顧茅廬」之說,認為是諸葛亮自己「登門自薦」的。這實在有點戳諸葛亮「壁腳」的味道,不必認真理會。

  〈隆中對〉不管是不是諸葛亮當時原話實錄,但其思想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一席談話記錄已成為千百年來的傳誦之文,諸葛亮更是被人視為聖哲,所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然而小子斗膽,卻以為蜀漢江山成也〈隆中對〉,誤也〈隆中對〉。
                                                                               
  說〈隆中對〉有誤,當年毛澤東已有此論。他老人家以為︰〈隆中對〉主張兩分兵力(荊州、益州兩處),削弱了蜀漢本已不足的戰鬥實力。小子不敢再承襲前人之說,而且私下以為這兩分兵力恐怕也最多只能說「有利有弊」,因為集中兵力如果只是困守一隅,還不如兩分兵力成犄角之勢,進退有據。
                                                                               
我先說蜀漢「成也〈隆中對〉」。建安十二年時的〈隆中對〉當然是明智、正確的。那時劉備要地盤沒地盤,要人也只「十來個兵七八條槍」,老是東躲西藏,寄人籬下。如能似諸葛先生說的那樣,佔據荊益,割據一方,自是十分滿足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也不能要求諸葛亮一手翻天,一口吞象。
                                                                               
  然而諸葛亮平生自比管仲、樂毅,須知管、樂僅能保齊、燕而已,原非統一中興人物,所以諸葛亮也只把自己定位在「三分之才」上,並無一統之志。後人說他明智,說他謹慎,其中是不是也有氣餒的成分呢?
  隆中一對,已將曹、孫稱為「不敵」,只欺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兩個與劉備同宗的暗弱不能守之徒,始敢稱兵。到後來,據荊、益山川之險而不能盡地利,有關、張虎熊之將而不能盡人和,剩下「三分已定」等一派諉咎於天的話頭,聊供後人掩飾。所以我說「誤也〈隆中對〉」了!
                                                                               
  劉備聽完諸葛亮的〈隆中對〉後,如醍醐灌頂,佩服得不得了。在〈隆中對〉的指導下,他也變得萬分謹慎了。當年他走馬依劉表,還知道勸劉表趁曹操北征,引兵襲許;官渡之戰前夕,他在袁紹的陣營裡,也還敢親自引兵到曹操的後方去搗亂。自得諸葛亮,深信不可與操爭鋒之言,赤壁之後(赤壁之戰是叫逼上絕路,沒有辦法,兔子急了也咬人),遂再也不去與曹操正面爭鋒。當年游說劉表是「人家的江山不肉痛」,如今卻更安樂於三分霸業的前景了。身有荊州,志反餒矣!光棍最能革命,因為無牽無掛,一無所有,而成功反而使人患得患失。
                                                                               
  所以,赤壁之戰後,本應孫、劉合兵,乘勝北伐,然而劉備卻與周郎相爭荊州一席之地,使曹操得以恢復元氣,並且還為自己埋下了荊州的禍根。再後來,川中既定,恰巧曹魏南陽發生守將侯音的叛亂。侯音派人與關羽修好,結果關羽兵出襄樊,水淹七軍,嚇得曹操都準備遷都避其鋒芒了。而劉備此刻卻忙著做他的漢中王,不發一師援助接應,致使關羽孤軍深入,終致丟了荊州,還敗走麥城。劉備徒喪一位好兄弟、好幫手。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在前期不熱衷於統一呢?因為那時節漢獻帝尚在位,即使滅得了曹操,打著「興復漢室」旗號的劉備又能拿獻帝怎樣?所以君臣心照不宣,三分足矣!我始終認為,三國時代的軍閥中沒有一個漢室的忠臣,也不可能有忠臣,因為漢室早已只成一塊招牌而名存實亡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後來的事情更證明這一點︰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魏文帝,在洛陽登基。劉備明知獻帝未死,卻早早替人家發了喪。他潛意識裡恐怕早就盼望著獻帝死了,只是一定要借人家的手死。第二年,他自己也急不可待地在成都稱帝,從此再不問漢王朝的合法皇帝漢獻帝在哪裡。
                                                                               
  至於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口口聲聲「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那實在是叫沒辦法,以攻為守,天下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目的還是想保三分天下。統一大業的時機早失去了!
                                                                               
  陳壽在《三國志》裡評諸葛亮,只說他一句「將略非其所長」。這也是古史官不肯盡言的長處,只叫後世之人從此六字中想當日情形,長思而得之。所謂「史官」,皆擅長「春秋筆法」。
                                                                               
  每項政策都是有它一定的時效性的,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按既定方針辦,那就叫做墨守成規。
                                                                               
  可惜了,〈隆中對〉!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aries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